第二日一早,會稽縣的主要街道上,都出現了一張大字報,引得百姓紛紛圍觀。紹興城裡識字的人多,也不用特意去請,便總有爲衆人大聲朗讀出來的……
“紹興者自古稱會稽,百姓安居樂業,全城夜不閉戶。然無恥如山者,蠻橫無禮,竊我會稽半城而居。寡廉鮮恥,忘我鄉親收容之恩。三番輕辱,屢次挑釁,視我會稽如同仇寇。我會稽有容人雅量,每每忍耐,實其幡然悔悟,改過自新……”
“然則江山易改、本難移,其豺狼,焉能從善?彼山以我寬容爲可欺,以我忍讓爲可辱。終是變本加厲,無法無天!其暴匪數人,於前日潛我會稽境,在衆目睽睽之下,城隍大集之上,公然打傷本縣廩生沈賀,及其子弟數人。”
“若非本縣義士姚長子而出,力拒歹徒,若無本縣父老義憤填膺,拔拳相助。沈相公必已魂歸黃泉,與我等兩隔矣。然沈相公僥倖活命雖不假,重傷不起亦是真,其筋折骨斷,五俱傷,奄奄一息於病榻之上,神魂徘徊於鬼門關外,是生死是尚未可知?令人觀之傷心,聞之落淚哉……”
“廩生者何人也?太祖親令優容,鄉里無不敬慕,皆以爲本縣之菁英也!然山賊子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暴打於城隍廟前!其是侮辱沈相公乎?其真侮辱我會稽全縣數十萬父老焉!”
“此乃我縣之大恥辱!若此仇不報,天理難容,若此辱不雪,我會稽父老有何面立於天地之間?”
“另,於文後聞之,山仇寇於昨日擄義士姚長子而去,長子下落至今不明,仇寇暴行昭然若揭!其猖狂令人神共憤、天地變。餘翻遍古今史籍,竟無出其右者!長子之命運,亦令人揪心不已。”
“現今我會稽父老當團結一心,衆志城,還擊山仇寇於忍無可忍之際!若其毫髮無損,送還長子,則於萬死之地,尚有可恕之;若其執迷不悟,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紹興,竟是誰家之天下!”
~~~~~~~~~~~~~~~~~~~~~~~~~~~~~~~~~~~~~~~~~~~~~~~~
此文一出,舉城譁然。
雖然府反應極快,在兩刻鐘,便將所有檄文收繳一空。然而那些鏗鏘有力的長短句,已經印進每一個看到聽到之人的心中,並飛快傳遍了全縣。
‘請看今日之紹興,竟是誰家之天下!’這充滿蠱力的宣言,很快便引起全縣的共鳴。往昔兩縣的不愉快也被一一翻出來,人們心中的怒火越來越熾烈,營救姚長子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漲!
很快的,一封封士紳的陳表,一份份秀才的請願書,如雪片般飛到了縣太爺的大案上,把一應公務文書全都覆蓋住了。讓素來自詡‘無爲而治’的縣太爺,十分惱火。
這位縣太爺,姓李名鵬程,表字雲舉。祖籍福建福州。八歲蒙,十六歲首次應子試,又在弱冠之年考中生員,算是給進學生涯開了個好頭。之後又是一番寒窗苦讀,終在在而立之年得中桂榜,了萬衆敬仰的舉人老爺。
一旦考上舉人,下半輩子的生活就有著落了。可咱們李老爺志向高遠,不屑於那些旁門左道,一意搏個正途出。但會試乃是全國尖子的大比拼,豈是輕易得中?次年的春榜果然名落孫山。什麼也別說,乾淚回家繼續苦讀吧。
幾番蹉跎之後,終於在四十出頭,第一個孫子降生的時候上了皇榜。但令人鬧心的是,名次相當的不理想,一甲二甲沒份兒,在三甲中名次也不靠前,當然無緣翰林院,僅賜同進士出……若是由著他的子,定要再考一次,至把那噁心人的‘同’字給去掉……同,就是跟什麼什麼一樣的意思。同進士就是跟進士一樣,可也恰恰說明其實是不一樣的。
考來考去,考了個殘次品,你說窩火不窩火?但進士乃是大明朝最高級的考試。一旦及第,榜下既用,絕無再考之理。新科同進士老爺,只好委委屈屈的去吏部報道,爲一名榮的候補知縣,等待有縣令出缺。
不過有了空缺也不是你想去就的,要等湊夠了一定數量的位置,吏部才把同樣多的候補知縣拉到個比較敞亮的地方,舉行摯籤儀式,由一位吏部高按候選的姓氏筆畫依次取,到哪裡就去哪裡。
這法子看起來公平合理,叟無欺,實際卻是吏部撈錢的慣用伎倆。那些看似一樣的籤子上,都刻著些芝麻大小的點點呢,摯籤便以這點點的數量,來確定是哪裡的籤子,暗箱作,絕無失錯。
怎麼分配呢?看誰送錢多。排在前面的,便發往山東廣東去福;排在後面的,便派往陝西、山西、江西、廣西這些不太平的窮地方。再次點的,就得去雲南貴州跟那些土司老爺親近了,再度升遷的希渺茫。
但這還不是最差的,在這個年代,最差的地方有兩大片,一是北邊宣大一線,二是江浙閩沿海一帶。因爲北邊俺答連年寇,南面倭寇橫行肆。在別最多不升,但在這兩地方當,可是有掉腦袋的風險的。
家境貧寒的李大人,便被分到了紹興會稽縣,這個充滿危險的魚米之鄉。
三十多年的寒窗苦讀,早就耗盡了他的力。最後名次又不如意,還被分到了抗倭前線來,更是將他最後一分熱也消磨殆盡。
自從來到紹興之後,心灰意懶的李縣令,整日留於花叢之中,醉臥於之下,悠遊嬉戲,怠於政務。別人勸他振作起來,把會稽好好治理一下,他便說‘反正倭寇橫豎要來,到時候三千廣廈也要毀於一旦,何必還要費那個事呢?’令人瞠目結舌,無言以對。
然而也許是天可憐見,自從他上任後,一直肆於沿海一帶的倭寇突然銷聲匿跡,至今也沒見過傳說中窮兇極惡的倭寇的影子。
一旦沒了戰事,紹興便是天下一等一的差。他在慶幸不已之餘,還將其歸功於自己的‘黃老之治’,更是理直氣壯的怠政。
今年到了一任屆滿之時,雖然玩忽職守之名傳遍全省,但沾了倭寇匿跡的,他在吏部仍得了個‘中等’的考評,只要不出什麼大岔子,就可以安安穩穩再幹一任了。
但眼下這事兒要是理不好,他的安穩日子就到頭了。
-------------------------------分割-----------------------------
這章不好寫的,殺死和尚不腦細胞,求票票和收藏補充一下……
陳通最近加入了一個奇怪的聊天羣。動不動就聊歷史大事,起的名字也很中二。大秦真龍,雖遠必誅,千古李二,人妻之友,基建狂魔,反神先鋒,幻海之心等等一系列中二的網名。千古李二:陳通,唐太宗應該算是千古一帝吧?陳通:你怕不是誤解了千古兩字?比起殷紂王這種蓋世雄主來說,他都差得遠,頂多算是個盛世明君。“什麼?紂王也能算是聖賢之君?”“紂王你瞭解嗎?隋煬帝你懂嗎?不懂請不要黑。”“誰第一個向神權發起抗爭?”“誰真正做到了依法治國?”“誰才真正使得南北貫通,打破階層固化?”“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歷史嗎?誰纔是在皇帝這個職業中的頂級大佬嗎》?”“始夏,烈商,禮周,霸秦,強漢,弱晉,雄隋,盛唐,婦(富)宋,猛元,硬明....瞭解下。”顛覆你心中的千古一帝。大秦真龍:“知寡人者,陳通也,不裝了,攤牌了,........把寡人的太阿劍給陳通砸核桃吃吧!”
朱壽一覺醒來,穿越到了大明洪武年間。家境還算富裕,可他震驚發現,自己竟是一個患有腦疾的人。算了算時間,太子朱標即將早逝,朱壽便趕緊跟一直照顧自己的爺爺商量一件大事。“老頭子,太子朱標馬上就要死了,咱們趕緊跑路吧!”一句話,就把爺爺給震驚住了。朱壽覺得,爺爺這是咸吃蘿卜淡操心,可直到有一天,爺爺穿著龍袍出現時,他懵了。“啥?”
穿越到大唐貞觀盛世,且看我怎樣點石成金,大展宏圖,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啊,不,前世只是個老師,寫本網絡小說,就忙死、累死了,這個時代,不用自己大展宏圖,人家皇帝李世民自己就幹出一個千古盛世,哪用得著自己幫忙、瞎操心?這一世,我還是做一個閒散王爺,整天喝喝酒、觀賞觀賞大唐風景,多好。
穿越大唐。 蘇辰原本只想做個混吃等死的咸魚。 所以帶人將莊子打造成了個世外桃源。 但貞觀三年冬,大雪肆虐,天下受災,民不聊生。 有兩個自稱商賈的人,因為怒罵他撒鹽掃雪,而被家丁抓了起來。 一個自稱姓李一個姓房。 對莊子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每天更是追問蘇塵各種天下大事。 “你覺得當今圣上如何,他是否該對這次雪災下罪己詔?” “突厥犯邊,大軍壓境,你覺得如何才能退敵?” 蘇辰煩不勝煩,但偶爾也會指點幾句。 直到這天,姓李的家伙忽然說。 “攤牌了,我不裝了,其實我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