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古代言情 如懿傳 第十章 哲妃

《如懿傳》第十章 哲妃

城中的夜仿佛格外地深沉。如懿記得在王府的時候,院子也是大院子,福晉侍妾們也各有自己的閣子院落,但那夜是淺的,這頭得到那頭。站在自己的院中,默默數著,往前幾進院落便是弘曆的書房了。夜晚乏悶了,出了閣子幾步便是旁的妾室的閣院。雖然見麵也有齟齬,也有爭寵,但那都是眼皮子底下的事。總有幾個稍稍要好些的,斟著茶水,用著點心,笑笑,便也填了寂寞。連弘曆走進誰的閣樓了,那得寵的人的樓臺燈火也格外明豔些,心酸醋意都是看得見的,也越發有了盼

可是如今,規矩越發大了,宮牆深深,朱紅的壁影下,人都了微的螻蟻。長街幽深,哪怕立滿了宮人侍婢,也是悄然無聲,靜得讓人生怕。很多次如懿坐在暖閣裏,安靜地聽著更滴滴,以為四下裏是無人了,一轉頭,卻是一個個泥胎木偶似的站著,殿外有,廊下有,宮苑外更多的是人,但那都是不上話的人。一眾宮的嬪妃裏,格外要好些的,隻有蘇綠筠與珂裏葉特氏海蘭。們都是平和的人。從前子尖銳孤傲,與高晞月一向是彼此看不過的。高晞月邊有黃綺沄和金玉妍,更依附著富察瑯,也隻是冷冷地不與們多言。可如今,蘇綠筠沉浸在兒子去了阿哥所不得相見的愁苦裏,每常見了也不過是鬱鬱寡歡。海蘭呢,當年一夕承歡就被弘曆忘在腦後,盡了奚落白眼。如懿雖然不喜歡弘曆有新寵,但到底也看不過人人都欺負,偶爾在弘曆麵前提了一句,才全了海蘭的份,在府裏有了一席棲之地。為著這個緣故,海蘭也喜歡總跟著,怯怯的,像是在尋找羽翼蔭庇的傷的鳥,總是楚楚可憐的樣子。現下海蘭與晞月同住,也不便總和海蘭來往,免得晞月介意,讓海蘭越發難過。

Advertisement

如此一來,如懿便更覺得寂寞了。像一空落落燃燒在大殿裏的蠟燭,隻,孤獨地燃燒著,怎麽樣也隻是煎熬燒灼了自己。

皇帝剛剛登基,進後宮的日子並不多。每日敬事房遞了牌子上去,三四日才翻一個綠頭牌,先是皇後,然後是慧貴妃,仿佛是按著位次來的。如懿盼著數著,以為總該是到自己了,皇帝卻又久久地沒有翻牌子了。

漸漸地,也曉得這寂寞是無用的了。宮中的日子隻會一比一長,連重重金脊,也是鎮著滿宮人的怨思的。

這一夜晚來風急,連延禧宮院中的幾花也被吹落了滿地花瓣堆積。京城的氣,過了十月中旬,便是一日比一日更冷了。如懿用畢晚膳,換過了燕居的雅青綢繡枝五瓣梅紋襯,濃淡得宜的青平紋暗花春綢上,隻銀線納繡疏疏幾枝淺絳折枝五瓣梅花,每朵梅花的蕊上皆繡著米粒大的白米珠,襯著挽起的青間碧璽梅花鈿映著燭火幽亮一閃。地下新添了幾個暖爐,皆裝了上等的銀屑炭,燃起來頗有鬆枝清氣。

如懿捧了一卷宮詞斜倚在暖閣的榻上,聽著窗外風聲嗚咽如訴,眼中便有些倦迷蒙地閉上眼睛,忽然手中一空,握在手裏的書卷似是被誰走了。懶怠睜眼,隻輕聲道:“阿箬,那書我要看的。”

臉上似是被誰嗬了一口氣,一驚,驀然睜開眼,卻見皇帝笑地俯在前,晃晃手裏的書道:“還看書,都了瞌睡貓了。”

如懿忙起福了福,嗔道:“皇上來了外麵也不通傳一聲,專是來看臣妾的笑話呢。”

皇帝笑著手在榻上坐下,取過紫檀桌上的茶水就要喝。如懿忙攔下道:“這茶都涼了,臣妾給皇上換杯熱的吧。”

Advertisement

皇帝搖手道:“罷了。朕本來是去慈寧宮給太後請安的。務府的人晌午來回話,明日怕是要大寒,太後年紀大了不住冷,朕去請安的時候就看看,讓務府的人趕暖了地龍,別凍著了太後。這一路過來便冷得不住,想著你這兒肯定有熱茶,便來喝一杯,誰知你還不肯。”

如懿奪過茶盞,唬了臉道:“是不給喝。現下覺得涼的也無妨,等下喝了肚子不舒服,又該埋怨臣妾了。”回頭才見守在屋裏的宮人一個也不在,想是皇帝進來,都趕著退下了。如懿朝著窗外喚了一聲“阿箬”,阿箬應了一聲,便捧熱茶進來,倒了一杯在金線青蓮茶盞中。

皇帝捧過喝了一口,便問:“是齊雲瓜片?”

阿箬俏一笑,伶俐地道:“齊雲瓜片是六安茶中最好的。這個時候奴婢估著皇上剛用了晚膳,氣冷了難免多用葷腥,這茶消垢膩、去積滯是最好的。”

皇帝向著如懿一笑:“千伶百俐的,心思又細,是你調教出來的。”

阿箬笑生兩靨:“奴婢能懂什麽呢?這話都是主日常口裏顛來倒去的,惦記著皇上用了什麽,用得好不好。奴婢不過是耳,隨口出來罷了。”罷便欠退下了。

皇帝握了如懿的手引一同坐下:“難怪朕會想著你的茶,原來你也念著朕。”

如懿低了頭,笑嗔道:“皇上也不過是惦記著茶罷了。明兒臣妾就把這些茶散到各宮裏去,也好引皇上每宮裏都去坐坐。”

皇帝握住的手:“一冷就手腳冰涼的,自己不知道自己這個病麽,也不多披件裳。”他見榻上隨手丟著一件湖白藤蘿花琵琶襟袷馬褂,便手給如懿披上,歎口氣繼續道,“這話便是賭氣了。”他攤開如懿方才看的書,一字一字讀道,“十二樓中盡曉妝,仙樓上君王。遙窺正殿簾開,袍袴宮人掃床①。”

Advertisement

如懿麵紅耳赤,忙要去奪那書:“不許讀了。這詞隻許看,不許讀。”

皇帝將書還到手裏:“是不能讀,一讀就心酸了。”

如懿奇道:“宮詞寫的是人,皇上心酸什麽?”

皇帝靜靜道:“朕在太和殿裏坐著上朝,在乾清宮裏與大臣們議事,在養心殿書房裏批閱奏折。你想著朕,朕難道不想著你麽?你在‘鎖銜金連環冷,水滴銅龍晝長’的時候,朕也在聽著更理著國事;你在‘雲髻罷梳還對鏡,羅換更添香’的時候,朕在想著你在延禧宮中的日子如何,是不是一切順心遂意?”

如懿容,伏在皇帝肩頭,著他溫熱的氣息。皇帝上有的香氣,那是帝王家專用的龍涎香。那香氣沉鬱中帶著淡淡的清苦氣味,卻是細膩的、妥帖的,讓人心靜。暖閣裏豎著一對仙鶴銜芝紫銅燈架,架上的紅燭蒙著蟬翼似的白宮紗,出的燈火便落了十八九的月,清如瓷,卻昏黃地溫暖。皇帝背著站著,後便是這樣暈一團,如懿隻覺得沉沉的安穩,再沒什麽不放心的了。

良久,如懿才依偎著皇帝極輕聲道:“臣妾初嫁給皇上之時,其實心忐忑,不知自己托付終之人會是怎樣的男子。可是婚之後日夕相對,皇上微,臣妾激不盡。如今皇上負乾坤重任,雖然念及後宮之,卻也忍以江山為重,臣妾萬分欽佩。”

皇帝的聲音沉沉耳:“朕忍的是兒,不過一時而已。而你也要和朕一樣,有什麽委屈,先忍著。朕知道宮之後,你的日子不好過,可再不好過,想想朕,也該什麽都忍一忍。朕才登基,諸事繁瑣,你在後宮,就不要再讓朕為難了。”

如懿雙眸一瞬,睜開眼道:“皇上可是聽了什麽?”

皇帝道:“朕是皇帝,耳朵裏落著四麵八方的聲音,可以耳,卻未必心。但朕知道,住在這延禧宮是委屈了你,僅僅給你妃位,也是委屈了你。”

如懿道:“延禧宮鄰近蒼震門,那兒是宮、太監們出後宮的唯一門戶,出人員繁雜、關防難以嚴,自然是不太好。但宮裏哪裏沒有人?臣妾隻當鬧中取靜罷了。至於位份,有皇上這句話,臣妾什麽委屈也沒有。”

皇帝微微鬆開:“有你這句話,朕就知道自己沒有囑咐錯。”他停一停,朝外頭喚了一句,“王欽,拿進來吧。”

王欽在外答應了一聲,帶著兩個太監捧了一幅字進來,笑地向如懿打了個千兒:“給嫻妃娘娘請安。”

如懿含笑頷首:“起來吧。”

王欽答應著,吩咐太監展開那幅字,卻是鬥大的四個字——慎讚徽音。

皇帝笑道:“朕親手為你寫的,如何?”

如懿心頭一熱,便要欠:“臣妾多謝皇上。”

皇帝忙扶住了聲道:“《詩經》中‘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徽音即為譽,這個‘慎’字是告訴你,唯有謹慎,才能得譽。日後宮中度日,朕是先把這四個字送給你。”

如懿明白皇帝語中深意,沉著道:“那臣妾便囑咐務府的人將皇上的字做匾額,放在延禧宮正殿,可好?”

皇帝攏一攏的肩:“你與朕的意思彼此明白,那就最好。”

往下的日子,皇帝依著各人位份在各宮裏都歇了一夜,是謂“雨均沾”。之後皇帝便是隨翻著牌子,細數下來,總是慧貴妃與嘉嬪往養心殿侍寢的日子最多。除了每月朔,皇帝也喜歡往皇後宮中坐坐,閑話家常。如懿的恩寵不複潛邸之時,倒是隨著純嬪、怡貴人和海常在一般沉寂了下來。

紛紛揚揚下了幾場雪之後,紫城便冬了。務府忙碌著各宮的事宜,漸漸也疏懶了延禧宮的功夫。這日午後,如懿正坐著和海蘭描花樣子,卻聽阿箬掀了簾子進來道:“務府越發會看臉子欺負人了,皇後娘娘今兒賞給各宮的白花丹和海枯藤是做了香包的,是宮裏氣重,戴著能祛風通絡止痛。結果奴婢打開一看,裏麵塞的白花丹末全是次貨,想要再跟務府要,他們太醫院送來的就是這些,沒更好的了。奴婢想,慧貴妃那兒他們敢送這樣的?連的香包都鬆鬆散散的,針腳不個模樣……”

海蘭停了手,含了一縷憂:“姐姐這兒都是這樣的,我那裏就更不必了。”

如懿抬頭看了看阿箬:“既是次的,也比不用好。先擱著吧。”

海蘭道:“也是,外頭快下雪了,省得來回折騰。這樣吧,阿箬,你先都把這些香包送到我那兒去,我替姐姐把針腳都,省得用著便散了。”

如懿道:“這些微末功夫,教們做便罷了,你何必自己這麽累。”

海蘭靜靜一笑:“姐姐忘了。我本閑著,最會這些功夫了。就當給我打發時間吧。”

這一日下了一上午的雪點子,皇帝邊的大太監王欽親自過來了。那王欽本是先帝時的傳奏事首領太監,因皇帝為皇子時侍奉殷勤,十分得力,皇帝登基後便留在了邊為養心殿副總管太監。因總管太監的位子一直空缺,他又近伺候著皇帝,所以宮中連皇後也待他格外客氣。

王欽進來時,皇後穿了一藕荷緞繡牡丹團壽紋袷,外罩著月白底碧青竹紋織金緞紫貂坎肩,籠著一個畫琺瑯花鳥手爐,看著素心與蓮心折了蠟梅來瓶。

王欽見了皇後,忙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禮,道:“奴才王欽給皇後娘娘請安。”

皇後含笑道:“外頭剛下了雪,地上,皇上怎麽派了你過來?可是有什麽要事?”著吩咐了蓮心上茶賜座。

王欽諾諾謝恩,方道:“謝皇後娘娘的賞,實在是奴才不敢逾越。話完了,還等著別的差事呢。”著道,“皇上吩咐了,明兒是十五,要在娘娘的長春宮用晚膳,也宿在長春宮,請娘娘預備著接駕。”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