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古代言情 江山遍地修羅場 第2頁

《江山遍地修羅場》 第2頁

福貴呸了聲,憤然道:“哪有人視疾弄這麼大陣仗的,也不怕擾了陛下休養。這幫趨炎附勢的東西,怕不是早就歸附了信王,知道陛下不行了,趕著來奔喪的。”

趙錦繁:“……”

還記得天上的父皇,斷氣前死死不肯閉眼,拉著的手千叮嚀萬囑咐。

“兒啊,你定要守好我趙氏江山,否則……否則朕做鬼也不會放過你……的。”

思及此,趙錦繁垂死病中驚坐起,“騰”一聲從床上直起

福貴被眼前一幕驚得愣了一瞬,隨即熱淚盈眶,狂喜道:“陛下,陛下您醒了!”

第2章

紫宸殿外,一幫大臣靜靜侯在漢白玉石臺階之下。

當年儲位之爭,致使朝野,人心四散,趙氏無德后繼無人等言論喧囂塵上。

在南方蟄伏已久的信王,借機揮軍北上,奪帝位。邊關又有北狄蠢蠢

憂外患,趙氏危在旦夕,先帝將皇位丟給唯一四肢健全的兒子九皇子后,便撒手人寰,留下一堆剪不斷理還的爛攤子。

九皇子那是出了名中看不中用的草包。登基第一天,信王就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自立為攝政王,讓新登帝位的九皇子在趙氏列祖列宗牌位面前改口稱其為“仲父”。

在場諸人無一不明白,新帝不過是個擺設,攝政王強勢,這帝位他怕是坐不了多久。

Advertisement

古往今來,有幾個傀儡皇帝能夠善終的?

如若新帝就這麼無病無災的去

了,也算是一場造化。

君臣一場,他們來這送送小皇帝,也算是全了義。送完舊主,也好早日迎立新主。

今日一早,得知小皇帝出了意外,禮部就已經備好了擁立新主的詔書。

也不怪他們翻臉無。有道是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天下有哪個傻子愿意賠上一切跟著個草包混?

當然如果小皇帝得上天眷顧,過了這一關,那今日就僅僅只是臣子憂心君主,著急火燎趕來的一場“視疾”。

總而言之,今日此行,無論怎樣都不會出差錯。

一切都在為首之人的計算當中。

猾,論爭名逐利,在場無人能及得過他。

殿里遲遲不見靜,小皇帝怕是兇多吉了。

就在在場諸人做好奔喪準備之時,殿門傳來“吱呀”響聲,沉重的朱紅宮門緩緩開啟。

*

紫宸殿正堂,金磚鋪地,飛龍抱柱,一派富麗堂皇。

趙錦繁著袞冕坐在正中央前首的座上,腦袋一陣接一陣的發暈。

就在一刻鐘前,確認了一件事。

失憶了。

的記憶停留在三年前剛登基那陣子,無論怎麼絞盡腦都想不起登基之后的事。

據江醫推斷,可能是由于在摔下馬時磕到了腦袋,才導致了這一況的出現。此癥從前并不是沒有先例,只不過暫時還無藥能醫治。或許調養一陣子就能好,或許永遠也想不起來了。

Advertisement

思緒紛間,群臣按照品級依次自閣門而

走在最前之人著象征大周最高位絳紫朝服,長眉素淡,目深靜。他的皮蒼白,形修長,步伐從容穩健,周風輕云淡的味道。讓人想起高山流水,春白雪,不染一纖塵。

當朝宰相,戶部尚書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沈諫。

趙錦繁記得第一次見沈諫,是在多年前的一場瓊林宴上。

先帝在瓊林苑賜宴慶賀殿試后新科及第的進士們,沈諫作為當科進士之一,也邀在列。

他的名次并不算高,因此開宴時坐在后排不怎麼顯眼的地方。

那屆的新科狀元是永安侯世子,家世顯赫,才學斐然,此后必定途坦,大有可為。

對比被眾人簇擁在中心的永安侯世子,沈諫那顯得有些冷清。

往年瓊林宴尚局都會為進士們量定制進士服,恰巧今年尚局走水,制好的一批進士服被意外焚毀,再趕工制一批也趕不上瓊林宴,故而諸位進士參加宴會穿的都是私服。

其他進士上堆著簇新的綾羅綢緞,只有沈諫穿著一素白舊緞裁的外袍,搭的里看得出被清洗過很多次,布料有些發,但打理得十分整齊干凈,湊近些還能聞見皂角的清香。

彼時父皇康健,皇子們之間表面兄友弟恭,背地卻暗洶涌。

Advertisement

瓊林宴自是他們結朝中新勢力的好機會。

因此諸位皇兄都出席了宴席。趙錦繁也被母妃督促著一道跟著去了。

宴上,眾人酒過三巡,緒高漲。

大皇子談及如今大周所面臨的難題,邀各位進士開誠布公,各抒己見。

在場諸位進士聞言躍躍試,紛紛開口。

“北狄侵擾我大周多年,雖多年前與我大周議和,約定百年不戰,然近些日子又在邊境頻頻作,意試探我大周底線。北狄不除,我大周永無寧日。微臣以為應當厲兵秣馬,迎戰北狄,方可揚我大周國威。”

“黃河水患頻發,下游地勢低平,河流匯聚,常有決溢。微臣則以為,應大興水利,修繕堤壩,建設橋梁,改善漕運。如此一來,大周必可興盛。”

諸人你一言我一語,正是熱火朝天之時,卻有人道了句——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眾人說話聲倏然間停了下來,滿苑為之一靜。

的確國家若有危難,最苦的是百姓。哪怕天下安定,大興土木,傷的絕對不會是坐在這高談闊論的王宮貴族。

只不過在這種場合說這種話,未免有些不討喜。

說話之人,正是沈諫。

趙錦繁順著話音去,恰巧對上他一雙眼睛,那雙眼睛盈滿瑩白月,澄澈亮。

Advertisement

席間有人問起他。

薛太傅似有深意地道:“今科二甲十四名,今科最好的文章《富民論》便出自他之手。”

既然他的文章最好,那為何只位列二甲十四名?

“此子有遠大抱負,品行高潔,只可惜家世略顯寒微了些……”

待眾位進士發表完各自言論,在坐的皇子大臣們紛紛向欣賞的士子贈禮。

名為贈禮,實為拉攏。

永安侯世子自然是得到贈禮最多的那一位。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