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文安之派趙天霸出外就是去福建了。雖然文安之的話不好懂,但對趙天霸還是比較好辦的。鄧名要求先見趙天霸一面。文安之知道鄧名多半是想打探一下鄭功的況再做決定,自然不會不同意。
鄧名從文安之那裡告辭後,打算回到住卸下行裝就去找趙天霸,不想趙天霸早已經找上門來了,正在和周開荒、李星漢等人攀談。經過昆明大火事件,鄧名一行天下聞名,趙天霸不由得眼紅,他自問武藝比周開荒和李星漢都強,更是膽大心細,結果這種名垂青史的好事竟然沒有他的份。
對於建昌的西營衆將,趙天霸大都不屑一顧。趙天霸的父親是李定國的嫡系,自己年紀輕輕就是晉王府親衛兼錦衛千戶,平時那些非晉王系的人見了他都客客氣氣的,西營中趙天霸尊敬的也就是晉王、晉世子等寥寥數人。
“慶王?我和他見過,暮氣沉沉……狄三喜?以前我和慶王說話的時候,他只有站在邊上聽著的份。”
鄧名還沒有走到門口,就聽見趙天霸正在裡面高聲品評建昌的人。
兩人見面後,鄧名立刻問起福建之行的況。趙天霸雖然驕傲,但做事比較細心,見周圍人多就哼哼哈哈地支吾,想要以後再細說。鄧名知道趙天霸在顧忌什麼,就看似隨意地講起這段時間與衆人出生死的故事,最末還表示這期間的誼畢生難忘。
聽鄧名這麼說,衆人開心之餘也紛紛表示謙虛。
趙天霸看了看周開荒、李星漢他們喜笑開的樣子,突然冷笑了一下,高聲說道:“鄧先生這話不是說給你們聽的,先生是說給我聽的,讓我有話儘管說,他不願意瞞著你們。先生沒有把話明白講出來,是不想讓我和你們起嫌隙。”
接著趙天霸就道:“督師讓我去福建,向延平郡王報告先生乃是唐王一事。”
周開荒立刻把眼一瞪,呵斥道:“你在胡言語什麼?先生明明是三太子!”
“先生可沒這麼說過,”李星漢和一羣川軍出的衛士七八舌地反駁:“先生十有八九是蜀王。”
本來趙天霸還想反駁周開荒兩句,但聽到李星漢那羣川軍臆測鄧名是蜀王之後,他連駁斥都懶得駁了,心裡想著:“何必與這幫沒見識的傢伙爭口舌之利?一看先生那串珠子就知道不可能是蜀王府拿得出來的。想當年蜀王府還是我老子帶人洗的呢,有多斤兩那是再清楚不過了。”
鄧名又詢問了一番文安之的代,還有鄭功的反應,看來誤會是越來越深,難以解開了。
爲了說服文安之把唐王給他,也是爲了讓唐王能夠鼓起勇氣去投奔他,鄭功可是很下了一番苦心,努力向趙天霸展示他的軍力——鄭功覺得若是不能表現自己的強大實力,那唐王未必有膽量穿越敵境前去福建。
和趙天霸一起來奉節的還有鄭功的一個心腹,被帶來見到鄧名後,這人突然從懷裡取出一封信:“卑職福寧千總穆潭,這是王上要卑職給殿下的。”
“我先生就好。”鄧名有些吃驚地接過信。
趙天霸也到意外,這人和趙天霸一路回來,在奉節住了這麼多天,居然沒有對任何人吐過他還藏著一封信在上。
三皇子李正是接受過社會主義教育的人,覺得當不當皇帝都無所謂。但是他未過門的皇妃似乎要當女帝!等等,她要謀反! 某一天,當秦臨君將要謀反成功時,李正帶著王翦、呂布、李廣、李斯、郭嘉、徐世績…出現在她面前說道: “皇妃,何故謀反!” (新書諸天之從歪嘴龍王開始發布了,感興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紹者,一曰繼;二曰導。 公元1127年,北宋滅亡。旋即,皇九子趙構在萬眾期待中於商丘登基,繼承宋統,改元建炎。 然而,三個月內,李綱罷相,陳東被殺,岳飛被驅逐出軍,宗澤被遺棄東京,河北抗金佈置被全面裁撤……經過這麼多努力之後,滿朝文武終於統一了思想,定下了擁護趙官家南下淮甸轉揚州的輝煌抗金路線。 不過剛一啟程,在亳州明道宮參拜了道祖之後,這位趙官家便一頭栽入了聞名天下的九龍井中,起來後就不認得自己心腹是誰了! 朕要抗金!可朕的心腹都在何處? ! 這是一個來自於九百年後靈魂的真誠吶喊,他在無可奈何繼承了大宋的名號後,更要將這個朝廷與天下導向一條新路。 故稱紹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