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長玉以為他說的大生意是要鮮豬,忙擼起袖子問:“您要多豬?”
李廚子掃了一眼擺在案板上的豬,膘鮮不說,豬也刮得極為干凈,就連豬這類難刮的地方,都是用鑷子把豬一拔干凈了的。
他甚為滿意地點了點頭,道:“這些我全要了。”
樊長玉頗為驚訝:“今兒要買這麼多?”
李廚子說:“酒樓今日臨時接了包席,我這頭買完菜,就得趕著回去了。”
他視線落到鹵好的豬頭上,“你這鹵味也賣?”
樊長玉笑著應聲:“賣的,上回只鹵了下水,今日鹵了豬頭,我也給您切一點,權當謝您照顧生意。”
怎料李廚子擺擺手:“你家的豬好,我才來你這里買。不過你這丫頭做鹵倒也有一手,上回的下水鹵得怪香的,正巧酒樓今日趕不及備涼菜,我還得從外邊買些回去應付,你這些鹵味我也一并要了。”
酒樓里開席,最先上的便是涼菜,溢香樓這樣的大酒樓,自然也不能用素涼菜,通常都是鹵味。
這當真是意外之喜了,樊長玉爽利應了聲,麻利把鹵味全包起來拿給李廚子。
今日殺的這頭豬沒有之前那頭壯,只有八十多斤,除去樊長玉之前賣掉的一些,鮮還剩五十多斤,鹵下水十斤,鹵豬頭六斤左右。
全部打包賣給李廚子,豬頭和豬耳朵樊長玉便一致算了五十文一斤,折合下來,鋪里剩下的這些鮮豬和鹵味,一共賣了二兩銀子。
瞧著樊長玉的鋪子瞬間被買空了,對面郭屠戶臉上的表實在是彩。
等李廚子帶著兩個小廝走了,他才怪氣道:“也不知使的什麼手段,那溢香樓的李廚子怎老來你那兒買?”
這話實在是尖酸又惡毒,言外之意便是樊長玉和李廚子指不定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
樊長玉當場就反刺道:“你那鋪子里賣的什麼你自己心里沒點數嗎?借著送鹵下水的噱頭,用劣質豬哄哄不懂行的普通百姓也就罷了,尾翹上了天去,以為人家酒樓大廚也能被你那點添頭唬住?”
這會兒的集市正熱鬧著,樊長玉嗓門又不小,原本還有打算去郭屠戶哪里買的,一聽說他那里的不好,頓時避得遠遠的。
甚至還有買菜的婦人低聲議論:“我就說這些鋪好好的,怎地突然就送起了添頭,原來是不好……”
“我瞧著他那鋪子里的皮薄膘也不,瘦的還寡淡得很,一看就不是什麼好,從來沒去買過,也就那些不知道怎麼買的小媳婦和老太婆,才被他口中的添頭哄得暈頭轉向去買!”
郭屠戶聽著這些議論聲,怒火中燒,指著樊長玉罵道:“好一張顛倒黑白的利!眼紅我鋪子里的生意,竟編排起這種話來了!小小年紀,心腸歹毒這般,怪不得宋硯要跟你退婚!”
樊長玉正在收拾自家鋪的案板,聽到此直接把手中剛干凈的砍骨刀重重往砧板上一擲,抬起眼道:“是不是編排,大伙兒都有眼睛看著,你鋪子里那些劣質豬還是我給你放上去的不?”
角冷冷挑起:“此外,宋家跟我退婚說的可是八字不合,難不他家私下跟你說的我心腸歹毒?這話我可不依,怎地他沒中舉的時候我心腸不歹毒,一中舉我心腸就歹毒起來了?你跟我去宋家走一趟,我倒想聽聽,他宋家是不是這樣說我的。”
郭屠戶哪敢去,宋家退婚就是用了八字之說才保住的宋硯名聲,不然任誰聽了,這不都是忘恩負義麼!
他那番說辭,是借宋家來挖苦樊長玉,但同時也是把宋家架到了火上烤。
如今宋硯可是舉人老爺了,得罪了宋家,他絕沒好果子吃。
郭屠戶目閃躲,轉移話題道:“尖牙利齒!是誰先拿鹵下水當添頭的?你送添頭的時候,怎不見你說自家的豬不好?現在見我也贈添頭,就說我鋪子里的不好?好壞全憑你說了是不是?”
樊長玉怒極反笑:“我送添頭時,在我鋪子里買過的都清楚質如何。如今我鋪子里的鮮和鹵可全被溢香樓看上買了回去,你鋪子里的鹵下水白送人家酒樓都不愿意要。這好不好,還真不是我說的!”
郭屠戶被懟了個沒臉,面上一陣青一陣紅。
因著二人吵架的陣仗實在是大,圍觀的百姓一傳十,十傳百,最后傳了郭屠戶鋪子里賣的是死豬,一時間再無人敢去買。
其他鋪里的屠戶本也不愿干送添頭這吃力不討好的事,畢竟一家送的時候,生意是好,整條街的鋪都開始送添頭了,生意就跟大伙兒原先只賣豬的時候沒甚區別了,還得另費功夫去做鹵下水。
郭屠戶把劣等按上等的價格賣,又常在顧客問價時給大折扣,再多送添頭,整條街屬他的生意最好,他自然不肯停手。
大伙兒早憋了一肚子火氣,只是因著他有個娘舅是縣令邊的師爺,才不敢跟他鬧太難看。
今日樊長玉冒了這個頭,百姓們現在聽到送添頭就以為是壞豬,郭屠戶的名聲也差了,買的人現在都不去他店里。
其他屠戶心中只著樂,把裝鹵下水的盆子撤下去后,一個賽過一個的大嗓門吆喝著,招徠生意。
郭屠戶眼都氣紅了,惡狠狠盯著樊長玉:“你給老子等著,老子弄不死你!”
樊長玉正準備把沒賣出去的筒骨砍斷了拿回去煲湯,驟然聽到郭屠戶這話,手上一個猛勁兒,筒骨直接被切平齊地砍為了兩段。
抬起一雙杏眼,冷冷盯著對面郭屠戶:“那你就掂量掂量,看是你自個兒的骨頭,還是豬骨。”
郭屠戶才放完狠話,不期然對上樊長玉那個眼神,心頭莫名一激靈。
比起做做樣子的狠,那丫頭的上那狠勁當真是從骨子里出來的。
-
樊長玉沒把郭屠戶的挑釁當回事,又有了二兩銀子的進項,去集市上轉了轉,給家中一大一小兩個藥罐子抓了藥后,又買了一些制鹵湯需要的香料,剩下的銀錢便不多了。
挑挑揀揀買了些年貨往家走,還沒進巷子里,就瞧見一只雪白的矛隼又從自己家那邊飛向了高空,似乎和之前看見的那只是同一只。
樊長玉有些奇怪,那只矛隼難道經常在這邊找吃的?
經常來……那有機會逮到的吧?
海東青瞬息便飛沒了影,但樊長玉已經在心里盤算著,逮到它拿去集市上應該能賣不錢吧?
推開院門,一眼就瞧見男人房間里的窗戶半開著,他披一件玄舊袍坐于案前,長發披散在周,神沉靜,結了痂的瘦長手指一毫筆,正在專注抄寫什麼。
窗外種有一株紅梅,是從前爹種給娘的。
今年大抵是這梅樹也知曉故人不在了,冬以來,只結了一個小花苞。
滿枝的霜雪中,獨枝頭一抹艷,饒是如此,竟也沒比過屋人容貌的十分之一二。
細雪被風吹進窗,有的還落到了男人發間,墨發下的眉眼,實在是清冷又致。
樊長玉呼吸淺淺一窒,在男人抬眸看來時,也沒急著收回目,繼續大大方方著他問:“你開著窗不冷麼?”
謝征同視線相接,發現對方依舊盯著他,毫沒有回避的意思,眉頭微不可見地皺了皺,避開了的目道:“屋中暗沉,開了窗線好些。”
嗓音一如既往地冷淡清。
樊長玉“哦”了聲,把手中東西拿回正屋放下后,又去看了看午憩的胞妹,才給他弄了個炭盆子送過去。
大抵是房中一直開著窗的緣故,樊長玉進屋后只覺里邊冷得跟屋外沒什麼兩樣。
瞥了一眼案上已放了厚厚一疊的紙張,忍不住問:“你在寫什麼?”
寫了這麼多,怕不是凍了一上午,他不冷的嗎?
謝征寫完最后一個字,收了筆卻因為沒有筆枕,只得將沾著墨的筆暫且擱到了硯臺的缺口。
他淡淡道:“替人抄些書。”
樊長玉知道抄書是什麼意思,從前宋硯為了補家用,也會給人抄書。
這才注意到案角還放了一小摞書冊,不由問:“你出門了?”
他如今雖能下地了,但也只能拄拐在房走,去書肆可得走好長一段路。
樊長玉忍不住道:“下雪天路上,便是掃干凈了雪,地上可能也有薄冰,你拄拐出去太危險了些。”
連珠彈似的說了這麼多,謝征神微怔,隨即才斂了眸道:“我托鄰家老丈帶回來的。”
樊長玉面稍微好了些,但想到他抄書的緣由,還是抿了抿道:“你既已同意假贅與我,我便會兌現承諾讓你好好養傷,眼下拮據只是房地尚未過戶,你……沒必要去抄書。”
讓一個傷病之人拖著病頂著寒風抄書掙錢補家用,樊長玉心中過意不去。
冷風灌進屋子,謝征未束的長發亦被拂,他看著因他抄書而蹙眉的子,又想起同自己商量假贅時說的那些話,淡漠的神中多了幾分微妙。
他抄書可不是為了補家用。
海東青送信還是太招人眼了些,貿然出現在城中總會有心人察覺,抄書送出去的這些消息,便是他韜養晦的日子里對徽州的部署。
謝征不想眼前子誤會,說:“閑著無事,抄書解乏而已,不是你想的那樣。”
他越是這般說,樊長玉反而越堅定心中的猜測。
畢竟誰會大冷天的吹著寒風抄書解乏?一時間心格外復雜。
這天直到夜,樊長玉哄睡了胞妹,躺在床上著帳頂,滿腦子想的還是怎麼賺錢。
一墻之隔,謝征同樣遲遲未能眠,他披坐在床頭,手執一卷書卻沒怎麼翻,好看的眉頭擰著,眸幽深復雜,似在思考一件讓他頗為頭疼的事。
宋書綺重生了,在一切悲劇未發生之前。斗庶妹,打登徒,復仇之路不亦樂乎。只是為什麼又會遇見前世臨死那個來救她的冤家?這冤家還未卜先知,算無遺策?“上官錦,你到底從哪來?”“從夫人來的地方來,往夫人去的地方去。”…
薛寧一睜眼發現自己重生回到上輩子。她本是侯府嫡女,卻在十二歲那年被告知自己其實是被人與真正的侯府嫡女惡意相換的農家女。上輩子,身份揭穿后她以養女身份繼續留在侯府,卻因與嫡女爭寵下場凄慘。這輩子,她爽快請辭,卻發現親生父母住在牛棚不說,親生父親還癱瘓在床。開局就是人生低谷,幸好她有異能在手:賺銀子,建房子,治父親……眼看著日子越過越紅火,惦記她的人越來越多,某世子坐不住了……
嫡姐嫁到衛國公府,一連三年無所出,鬱郁成疾。 庶出的阿縈低眉順眼,隨着幾位嫡出的姊妹入府爲嫡姐侍疾。 嫡姐溫柔可親,勸說阿縈給丈夫做妾,姊妹共侍一夫,並許以重利。 爲了弟弟前程,阿縈咬牙應了。 哪知夜裏飲下嫡姐賞的果子酒,卻倒在床上神志不清,渾身似火燒灼。 恍惚間瞧見高大俊朗的姐夫負手立於床榻邊,神色淡漠而譏諷地看着她,擡手揮落了帳子。 …… 當晚阿縈便做了個夢。 夢中嫡姐面善心毒,將親妹妹送上了丈夫的床榻——大周朝最年輕的權臣衛國公來借腹生子,在嫡姐的哄騙與脅迫下,阿縈答應幫她生下國公府世子來固寵。 不久之後她果真成功懷有身孕,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嫡姐抱着懷中的男娃終於露出了猙獰的真面目。 可憐的阿縈孩子被奪,鬱鬱而終,衛國公卻很快又納美妾,不光鬥倒了嫡姐被扶正,還圖謀要將她的一雙寶貝兒女養廢…… 倏然自夢中驚醒,一切不該發生的都已發生了,看着身邊沉睡着的成熟俊美的男人,阿縈面色慘白。 不甘心就這般不明不白地死去,待男人穿好衣衫漠然離去時,阿縈一咬牙,柔若無骨的小手勾住了男人的衣帶。 “姐夫……” 嗓音沙啞綿軟,梨花帶雨地小聲嗚咽,“你,你別走,阿縈怕。” 後來嫡姐飲鴆自盡,嫡母罪行昭彰天下,已成爲衛國公夫人的阿縈再也不必刻意討好誰,哄好了剛出生的兒子哄女兒。 形單影隻的丈夫立在軒窗下看着母慈子孝的三人,幽幽嘆道:“阿縈,今夜你還要趕我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