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古代言情 初箋 第97頁

《初箋》 第97頁

林城絕大部分由海環繞,四暗礁涌流,道長路曲折,兩側高崖,來回一趟不僅費功夫,還極易被埋伏。

慶王是李煦親叔叔,當年爭權失敗被皇帝明升暗貶到這種貧瘠之地,對作為太子的李煦自然恨之骨。

大司馬叛的消息早就傳遍天下,比起太子平有功,旁人都覺得是張相老謀深算,與大司馬次子鄭壇勾結,鄭壇叛當日反水才導致大司馬的失敗,沒幾個人覺得是李煦的功勞。

慶王起初也這麼想,他那皇帝弟弟腦子愚笨,疑心也重,膝下的孩子資質再高也高不到哪去,他本就沒把李煦放在眼裡,只覺是個臭未乾的小子。

他以恆州居心不良,意圖謀反為由連攻七城,等快把整個恆州攻破之時,被李煦設下的伏兵埋伏,失去一城,後又接連敗北,回了州,為旁人恥笑。

慶王氣得頭痛,已經好些天沒睡過覺。

是夜正黑,黑暗籠罩蒼茫大地,海邊波浪沖刷沙灘,慶王頭痛病犯了,又睡不著覺,召集將士前來商討太子意圖明天旁邊突襲的事。

一位副將勸道:「王爺息怒,現如今我們提前一步知曉太子想要襲長海營,只要做好準備,定能殺他個片甲不留。」

Advertisement

慶王一屁坐在寬大的扶椅,手裡拿熱巾敷額頭,咬牙切齒道:「探子回報都說他自大狂妄,沒想到他竟當真以為自己是戰神轉世,用來對付鄭質的法子還敢原封不算計我,蠢笨不已。」

李煦派人來接慶王邊一位副將,這位副將與慶王多有不合,但他不同於鄭壇,是忠主之人,將計就計把事告訴了慶王。太子打算讓他在長海營軍糧中手腳,明日下午將會出海。

有謀士遲疑說:「在恆州時的李煦有勇有謀,排兵布陣變化多端,讓人捉,不太像是這般莽撞無準備的人。亓崖守備不及海上兵士,現在又聽盧副將一己之言加強海上防備,若是……」

旁邊副將趕拉一把剛才說話不當的謀士,讓他看看慶王的臉,顯然是於發怒的狀態,這謀士只能閉了

林城戒備森嚴,長海營所向披靡,他能使的便只有慣常所用的卑劣手段,讓他以為自己有勝算也是件好事,無論他什麼時候襲長海營都得不到好,不僅是他的船會出問題,長海營那些經百戰的將士也不是孬種廢。亓崖本就是易守難攻的骨頭,這種要塞之地一有風吹草大家都能知道,他勝算不大。」

Advertisement

長海營在海上戰鬥的優勢遠大於在地上,但大薊朝海運不盛,即便再厲害,也只能在特定的地方。

慶王臉好一會才緩過來,他把手上冷掉的帕子丟進裝水銅盆中,道:「他小小年紀,詭計多端,不可不防,林城大,從亓崖那邊攻進來不太可能,但也不可疏忽,得做好兩手準備。」

一名斥候跌跌撞撞衝進來,一乾草泥,氣吁吁來報,抱拳道:「王爺不好了!太子夜時領兵突襲外營寨,已攻下亓崖。」

慶王猛地站起

深夜亓崖,漆黑的天空中懸星幾顆,月暗淡,照州天氣的多變,不久後又會下場雨。

幾個小兵慌慌張張逃跑,李煦披銀甲,大手握住的長戟慢慢滴下不屬於他的跡,馬蹄踏地的聲音打破安靜。

……

神武營駐紮在最城東南平地,這些天為了應付慶王,頻繁調兵遣將,又聯繫海運廠,催促加快調試,後從恆州調來守城將士,戰時充軍。

這些雖是暗中作,但也算是擺在面上,讓人從中窺得一線索的布置。

鍾華甄進最城那天的事已經過去,可心中仍覺李煦不是真的覺得自己錯了,他只是覺得生氣,所以他錯了,很奇怪的覺。

Advertisement

反思了一下,覺得他服快,自己心也快,沒必要,這些天只能儘量避過李煦不見他。

從山邊升起一角,朦朧的夜被慢慢驅散,鍾華甄睡不著,早早起,南夫人那時還在睡,心嘆口氣,穿好服出門,坐在冰涼的臺階上,看對面那間一夜都沒亮的屋子。

知道李煦今天出去了。

李煦總想要和他一起住,現在倒算如願,兩個人雖不住在同一間屋子,但住在同一個院子,開門都能面對面。

孔叔從外邊回來,他斷了條,坐著椅被人推過來。

院子裡沒關門,他上了年歲,眼睛不太好,卻也認得出鍾華甄的影,讓人停下,問:「世子怎麼在這?是擔心殿下?」

鍾華甄抬頭,先了一聲孔叔,回道:「只是覺得悶熱,睡不下去。」

孔叔是李煦上次從東頃山帶走的威平侯副將,鍾華甄剛到東頃山時和他見過幾面,知道他曾是自己父親麾下的得力副將。

「太子殿下勇猛有謀略,不會在慶王手上吃虧,慶王脾氣暴躁,最易怒,容不下別人的異意,縱使有手段,也不及殿下厲害。」

Advertisement

「我倒不擔心他會敗。」鍾華甄嘆口氣,只是怕自己提前告知他的話會引起別的結果。

的擔心也不是沒有原因,李煦打仗時經常衝鋒在前頭,像不怕死的一頭野蠻牛,士兵時常以他為榜樣鼓舞,卻不知道他背地裡過各種傷。

鍾華甄沒和孔叔說太久的話,等天亮的時候,有人傳回喜報,太子大戰告捷!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