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古代言情 奸臣她委身陛下後 第55章 女官

《奸臣她委身陛下後》 第55章 女官

第章

風和日暖, 餘澄著意選了後宅中景致最好的一條道路。

雖說繞得有些遠,但長瑾是貴客,又要在府中小住,帶認認路是最合適不過。

餘澄時而為畔人指點著府中軒榭樓閣, 分明是素日裏看慣的景, 但偏偏在的映襯下,一切都顯得與衆不同起來。

容璇悉心認著路, 來往的丫鬟仆從皆著富麗。

整座宅邸占地可觀, 比著四品地方大員宅屋的規制, 半點不曾逾矩。不過其中陳設布置俱是考究,尤其是碧湖畔那座假山石, 從不同方向去能變換出不同姿態。

容璇笑了一笑,餘澄清麗的側,耳後微微發熱。

他只是好奇父親大費周章請來的謫仙般的客人,就吩咐侍去準備茶點, 他正好親自送進去。

原本是要叩門的, 好巧不巧聽見了半句關竅之

等他反應過來時, 已聽見屋中腳步聲,父親推開了房門。

他也只能裝作什麽都未察覺的模樣。

餘澄心跳得有些快,他無意中知曉了這樁,自覺要為眼前人保存

這世道子在外本就不易,就如他的母親,雖則打理生意的本事遠勝于旁支的舅舅們, 但沒有父親的職在後撐腰,只怕接掌家族生意還要艱難許多。

餘澄在前引路, 好不容易尋出個新話題,也顧不得合不合適, 因又道:“牆外那兩宅邸也都是我母親盤下來的。母親說等父親再升了職,就可以順理章地打通,將宅子擴建一番。”

容璇微微一笑,接了幾句話。

李夫人的才幹名氣在茶肆中也多有聽聞,倒是頗為欽佩。

就如街頭巷尾百姓對的稱呼一般,不從夫姓稱餘夫人,而依舊用未出閣前的本姓。

Advertisement

興趣,餘澄便順勢打開話匣子,多提了母親幾句。

側耳傾聽的模樣,烏發間的白玉冠瑩潤剔。不施黛已然是盛極的容,若是換回裝,不知該是何等驚豔。

為容璇安排的院落在後宅西院中,名喚淩音院。

容璇瞧著雖是客舍,但一應裝飾亦頗為講究。院中配了八名灑掃往來的仆從,將屋子打理得井井有條。

人已經送到,餘澄也沒有理由久留,畢竟長瑾還要收拾安頓。

他殷切道:“若有什麽不周到之,盡管遣人告訴我就好。”

容璇含笑答謝。餘澄出了正屋,又不厭其煩叮囑一遍院中的侍小廝,務必要好生當差。

“是,二公子。”

容璇的行囊不多,半個時辰的工夫正屋很快便收拾齊整。

懷月將郎君正在讀的幾冊書擺于黃花梨的書案上,餘府中筆墨紙硯備得齊全。

尤其是這方松錦墨,聽聞是李夫人在外經商時花重金購得的,乃當世名墨。知曉府上要來客人,夫人特意留出一份送到淩音院中,算作見面禮之一。

外間侍奉的侍幫著收整,還折了幾支桂花來,擺在彩雕花的瓷瓶中,寓意金桂迎貴客。

桂花飄香,給屋中添了幾分雅趣與生氣。

懷月瞧著好看,正轉眸問向裏間人,才發覺窗畔的人兀自在出神。

過雕花軒窗灑落在郎君畔,手中把玩著那支月季玉簪。

除了滿滿當當的銀錢,這是郎君從宮中帶出的唯一一件飾

玉簪華,盛放的盡態極妍的月季花由一整塊和田黃玉雕,乃價值連城的寶貝。

郎君也道是因玉簪貴重不凡,故而才帶著。

但一路南下,懷月瞧郎君對這支玉簪珍視得很,總是心保存在隨的錦匣中。

Advertisement

察覺到懷月的目,容璇回神,見那綴滿枝頭的簇簇桂花。

點點頭:“就放在堂桌前吧,甚好。”

……

秋雨綿綿,偶能得半個晴日。

晨起的穿雲層,在假山旁的小亭中映出一道路。

李夫人今日帶了四五名管事去染坊中查看新織染的布匹,遠遠便見自己的兒子一簇新的錦袍,耐心地等候在亭中。

“呦,這大清早的要往何去啊?”

餘澄給母親請過安,道:“昨日約了商行,要陪長瑾去看燈花巷中的幾宅子。”

李夫人心中明鏡兒似的,分明已經為長瑾挑好了管事,來往講價也方便,偏他要攬了差事去。

從前也沒見兒子這般勤勉啊。

正說話間,李夫人瞧見淩音院方向行來的俊俏郎君,眸中立時就沾了三分笑意。

“李夫人安好t。”容璇一禮。

前些時日已正式拜會過,李夫人客氣得很,隔三差五就往院中送東西。昨日更是送了七八匹緞子來,什麽樣式的都有,說是讓和懷月裁幾件秋

餘澄也見過禮數,原本他是想去淩音院外等著的,不過長瑾覺得太過麻煩自己,最後二人議定在此面。

李夫人笑著與容璇說過幾句話,長瑾的私下聽丈夫提起過。這般漂亮的郎,又會讀書,又懂禮數,簡直是夢寐以求的兒。

瞥一眼自家連個三甲同進士都沒考中的兒子,不由嘆口氣。

原先也請相師測算過,都道兒子是大。雖則屢試不第,家中對他倒也看得開。

瞧兒子小心翼翼同長瑾說話的模樣,雖不明顯,但他存的是什麽心思,當娘的心裏自然清楚得很。

李夫人橫看豎看,也不覺得兒子能有哪一點配得上長瑾。

不過姻緣萬事說不準,就如京中那位陛下,空置東宮多年,即位後冊封了一位宸妃娘娘便是專寵。

Advertisement

敘過一會兒話,餘府門前備著的馬車分了兩路走。

這大半月來容璇一直在相看房舍,燈花巷中的第二宅子已來看過三回。

買房置地是大事,比對價目需仔細。

不過這一二進的院落,地段、價位皆稱心合意。容璇最後一次查看無誤,當日便請了中間人來,與原房主簽訂契約。

上報過府,銀貨兩訖,次日黃昏時分容璇便折了房契在手。

餘澄慨于的果決,容璇笑了笑道:“挑的時候謹慎些便好,既已有了決斷,也無需拖泥帶水。”

買到的宅邸稱心遂意,這段時日餘家的二郎君盡心竭力幫

容璇不喜欠旁人人,擇日邀了餘二郎君品茗聽戲,算是謝他這一月的幫忙。

餘澄欣然應下,心中格外歡喜。

他在常州府多年,想來對酒樓茶坊悉許多。容璇請了他代為挑選地方,又預備去向餘知府辭行。

餘澄訝然道:“這麽快便要搬走嗎?多住一段時日無妨。”

容璇謝了他的好意,只道:“天漸漸冷了,到時收拾屋子也麻煩。”

餘澄勸了一番,見有了決定,只能點點頭。左右長瑾選的這宅子離餘府不遠,往來很是方便。

後幾日天氣晴好,容璇便在易仙茶樓中為餘家二郎君設宴,也算是慶賀自己喬遷之喜。

地方是餘澄仔細挑的,長瑾聽書,這家的茶水雖遜于其他幾家,但勝在說書人出彩。

二人在二樓雅臺上座,餘澄道:“這折書是才從北地傳過來的,聽聞在京都中都很是座。”

容璇聞言有了幾分興趣,拈了塊茶點等候說書人開鑼。

前半折戲說的繪聲繪,可聽那故事走向,容璇卻覺得有些悉。

果不其然到了後半折戲,聽得那一句“人間幾見此佳景,惟願取,年年此夜,人間雙親”,才陡然憶起。這一折戲,和……他一同看過。

Advertisement

那時他們到得晚,在書鋪對側的茶樓只趕上了後半折戲,前半折全靠自己猜測。

沒想到差,竟在江南補上了。

容璇垂眸端了茶盞,思緒不知不覺飄遠。

那一日聽的後一出戲倒記憶猶新,知縣父子失蹤于府中,伴著烏聲駭人得很。

借著這個由頭,晚間還……

不再往下想了,後面的戲也沒有心思再聽。只在說書人小筐送來時,往其中放了一串銅錢。

窗外湛藍明淨的天幕,一行大雁南歸,排作整齊的“一”字。

……

寒風凜冽,京都的冬日比江南早上許多。

紫宸殿中擺了棋局,謝明霽執子苦思。雖說他棋藝是遜了些,但瞧陛下心不在焉的模樣,想也知道自己只是個湊數的。

原本科舉舞弊之案告一段落,陛下以金平、宣平、昌平三府為例,震懾天下讀書人,士子間風氣一清。朝廷又恩威并施,循例不究過往科舉。好不容易朝中政事稍稍清閑些,陛下一整個秋日裏又在忙于改制一事。

閣閣臣齊聚商議,時而到夜半時分。

謝明霽多讀史書,知道其實大晉立國之初便有,多從眷中挑選。地方人志中,他依稀記得曾經有一位薛娘子,也是差一點閣的。

不過往後,專為天下讀書人所設的科舉便了定例。太宗在位時更是連開五年恩科,從民間士子中選拔出大批有才識之人,朝堂人才濟濟,有出缺。子因不得參加科考,仕通途限。漸漸的影便退出了朝堂,但後宮中依舊保留有職務,最高位為五品。朝廷中設六部,廷亦有尚宮、尚儀、尚食、尚功等六局,們各司其職。

昨日朝會上,陛下詔命閣次輔宣讀改制旨意。風聲早便傳出,閣閣臣又與陛下齊心,朝中反對者倒不多。

一則陛下乃因循祖制,從禮法上挑不出任何差錯。禮部尚書當廷附議,後來人更不好說些什麽。

二則是科舉舞弊案餘威尚在。朝中關系千萬縷,誰也保不準自己的遠房親友或是門客全然與此事無關,當然不想將陛下的目引到自己上。

最為重要的一點,若允準子參與科考,首先要興學。眼下明安堂明義堂所授的課業遠遠不足,難以支撐科舉所需。況且郎與士子同場科考,仍需苦讀數年。雖則陛下旨意中允準子重返朝堂,但真正要有通過科舉考試站在朝堂上,只怕說還要幾十年的景。

往後的變數無窮,朝臣們也犯不著在此時反對。

謝明霽一笑,陛下事事思量周全,滿朝文武的反應自然也在陛下預料之中。

眼前的棋局亦是如此。他擲了棋子,心服口服認輸。

北風卷地,天灰蒙蒙一片,草木凋零。

祁涵天邊堆疊的層雲,又到了快下雪的時候。

素來畏寒,也不知現下去了何,可曾安頓好?

萬幸,江南的冬日應當溫和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