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古代言情 奸臣她委身陛下後 第58章 常州

《奸臣她委身陛下後》 第58章 常州

第58章 常州

映照在軒窗外, 手中還餘小半本賬冊未核查清楚,容璇閉目一會兒,眉心。

懷月為郎君換了杯溫水,溫勸道:“夜已深, 郎君不如早些歇息吧?”

午後至晚間一直埋首于案牘間, 容璇腦中也有些混沌。

在賬冊中劃上一筆,已察覺這份賬目中存有異樣。不過做帳之人掩飾得極好, 數額間留破綻。今日既已如此疲乏, 強撐著也無用, 明日再計較不遲。

容璇喝了半杯溫水,在宮中那兩三年被養得有幾分氣, 一朝離宮還有些不大習慣。好在從前戶部的底子尚在,很快便調整過來。

容府上雇著的仆從不多,除過竈上幫忙的趙嬸,也就一位門房并兩個灑掃丫鬟罷了。

“白日裏有何消息嗎?”容璇收整著賬冊, 懷月便道:“也沒有什麽要事, 只餘大人遣小廝送了信來, 陛下南巡事務已定,無需常州府接駕。”

“嗯。”容璇從去年年底便聽聞了陛下將要南巡的消息,知曉此事涉及甚廣,往來安排變故頗多,早早打聽沒什麽用手邊庶務正繁瑣,便也一向留心此

不來正好, 省得還要尋借口躲閃。

餘知府對有知遇之恩,不願因私事給他添麻煩。

沐浴的熱水已備好, 臨睡之前,容璇在腦中將明日事務過了一遍, 不知何時沉了夢鄉。

……

翌日容璇醒得稍晚些,午前將賬目幾疑慮重新翻出。

琢磨許久也沒有什麽清晰的頭緒,預備午膳過後去同餘知府商議。

他掌常州府數載,常州八縣風土地貌、吏人選他盡數爛于心。

餘知府對亦師亦父,總是不吝賜教。在常州府府衙這兩年,進益良多。

Advertisement

無需備車馬,餘府與的宅邸不過隔了一條街巷。

在餘知府書房,事關帝王南巡的條陳會更詳細些。

容璇一目十行閱過,接駕的員名錄附于最後,暫且不全。

餘知府神如常,在凝神看容璇方送來的公文。

容璇合了手中名錄,常州府方位得天獨厚,風調雨順,兼之歷任府尹都留心于水務,轄區歷來洪災襲擾。

祁守昭此番南巡是視察治水效,檢閱堤壩,不到常州府在理之中。

容璇微微嘆口氣,卻是為餘知府可惜。

帝王出京巡視四境,乃是地方員彰顯自政績,穎而出的好時機。若得帝王嘉許,擢升回京指日可代。

餘知府外放多年,輾轉鎮江、湖州、常州數地,治績有目共睹。

奈何朝中老師已逐步讓權,又顧惜餘知府名聲不曾主舉薦,他便遲遲等不到好機會。

原本去年餘知府就有一半的機會擢升道臺,可惜他安心在常州府實行新稅,讓另一位府尹占了先機。

那位府尹述職的公文浮華漂亮,只是他新稅政推行的太猛,短期是有效,長此以往許多弊病便再彈不住。

若餘知府願意效仿他的做法,常州府的政績只會比他更好看。

饒是如此,還不乏有人揣測餘知府徐徐圖之,是想憑此新稅政績在朝廷臉,一舉升遷回朝。

雖則他并無此意,但容璇覺得地方員就算有功利心也無妨。君子論跡不論心,只要是真真切切為一方百姓做了實事,何必過多計較其緣由。在眼中,他們遠勝過那些清談聖人之道,高呼民如子,實則碌碌無為的庸

長瑾為自己抱不平,餘知府笑了笑,寬道:“事辦好了,朝廷總會看見的。”

得了閑暇,餘知府開始談論這份困擾許久的賬目。

Advertisement

他為常州府尹,知府稅務民生,理起來自然比容璇老道許多。

他點出幾節關竅,稍加引導,容璇很快將作僞之一一串聯。

宜興縣稅務必定有差池,待得下月中得了閑暇,往宜興縣察訪。

餘知府也放手讓去做:“府衙中事宜暫由別人便是。”

容璇點點頭,常州府中認識的人不多,更遑論城外幾縣。若要去宜興,當然是暗訪為上。

只是這份遮掩還要費些心思。

晚膳李夫人早有叮囑,留了容璇在家中用飯,備下近來偏好的幾道菜肴。

聽長瑾說起賬目之事,李夫人道:“這個好辦,我正要派人去宜興談一宗生意,你隨他們一同去便是。”

就是那幾名領頭的管事,長瑾都不認得,稍稍會有麻煩。

餘澄接話道:“不如我陪長瑾一同去,管事那邊我來打道就好。就說長瑾是府上的表小姐,我與兄妹相稱,不會有人懷疑。”

兒子能夠擔事,這番安排盡善盡。李家的生意,他為孫輩本也該上心。

李夫人暗暗點頭,見長瑾也應好,此事很快就敲定下來。

晚膳備好,李夫人忙著給容璇夾菜。

瓷盞中菜堆積小山,一頓晚飯溫馨和睦,有幾分家的味道。

縱然忙碌,可容璇覺得這樣的日子很好。

餘知府和李夫人待兒一般,關懷。

有自己的俸祿家私,無需再為生計憂愁。

常州府一番天地,任由施展抱負。

……

冰雪消融,河水潺潺。

寬闊的運河間,舫在浩浩的舟船宿衛中順水而下,沿途有停留。

倒映于水面,撒下一片銀輝。

春江水暖,帝王靜靜掌心香囊上繡著的一對水鴨。

三年前,金平府中的線索已經查到了懷玉齋。

Advertisement

他只是猜測,卻有七八分的篤定。

在暗衛長請求進一步示下時,他也是這般攏著香囊,最後吩咐他們收手。

若是當真見面,他知道自己必不會放手讓離去。

強行帶回宮,只怕他們之間的緣分便徹底盡了。

他命駕翌日回鑾,其實是在防備著自己。

三日後,他終歸是派暗衛回到懷玉齋,只是那間糕點鋪子猶在,生意依舊紅火,背後的人卻已不知所蹤。

東家的底細查明,乃是京城人士,曾在容府侍奉。

如今們去了何,無人知曉。

離宮是臨時起意,否則不會留下供他追查的線索。

毫不猶疑地棄了懷玉齋,與他幹脆利落做了了斷。

風吹散一池月,帝王回到船舫中時,暗衛長與軍副統領已等候召見。

“都安排妥當了?”

“是,請陛下放心。”

天明時分,舫停靠于揚州府。

前三日帝王置畢揚州府事務,召見過文武臣工,到第四日起,行宮中傳出陛下抱恙的消息。

駕遠道而來,水土不服算是尋常事。

原本預備的宴飲暫時撤下,陛下在行宮中靜心修養。

上下員非得傳召,皆于府衙中各司其職。

鑾駕久留,隨行醫侍上勤謹。

謝明霽領帝王旨意,行宮後,百餘輕騎暗衛整裝待發。

原本應在靜心“休養”的帝王換了墨窄袖錦服,腰佩長劍。

白景已養蓄銳多時,從揚州府南門出發,過三縣,可從宜興進常州地界。

“行宮中一切便由臣,陛下無需憂慮。”

清晨的穿層雲,旭日初升,映照出一道通途。

……

二月中旬天氣回暖,餘府的車隊趕了大半日路,在一座茶樓外歇腳。

興和茶莊也是李家名下産業,掌櫃的一早得了吩咐,為東家留出最好的包房。

Advertisement

容璇下了馬車,和煦的春風徐徐吹天青撒花的擺。

近日都換了子裝束,以輕紗覆面,很合餘家表小姐的份。

餘澄初次扮演兄長倒頗為像樣,二人在雅間中坐定後,餘澄練地報出妹妹喜歡的幾樣茶點。

他笑道:“這兒最特的就是酒釀餅,一會兒嘗嘗。”

容璇摘了面紗,含笑迎好。

為著趕路方便,的墨發都是隨意盤起。

餘澄妹妹墨發間那支悉的木釵,目稍有停留。

這支木釵很不起眼,卻被好生地珍藏在錦匣中,顯然大有來t頭。

他有一回去容府送些時鮮瓜果,無意中在長瑾書房瞧見打開的匣子時,還多問過一句。

木釵是子式樣,用料普通,打磨得倒還算致。幾文錢的件,背後應當有什麽故事。

他清晰記得那日的對話,長瑾沉默許久,回他:“有一年七夕,心上人送的。”

語氣清淺,卻是不折不扣的認真。

這下子換作他沉默,他第一次全然讀懂了長瑾眸中的緒。

或者說哪怕是任意換一個陌生人來,都能看出長瑾從未對口中的心上人忘

“那,你那心上人……”他問不出完整的話,心底泛湧起波浪。

“他麽?”長瑾低頭著木釵,聲音低低的,“我們走散了呀。”

,今日長瑾重新簪起了這支木釵,又別出心裁在上面纏了一朵新開的玉蘭。

人花相映,清麗

花有重開日,木簪也煥然一新。

察覺到他的目,正在吃糕點的郎擡眸向他。

餘澄問得有些小心翼翼:“你就沒有想過再去找你的心上人?”

“或許會吧,”郎答得毫不遲疑,“不過得等到我功名就以後。”

……

晚霞絢爛,宜安縣城街景熙攘熱鬧。

幾名暗衛匿于四周護駕,帝王今夜下榻于宜安。

祁涵信步行于街頭,觀此地風土人,集市頗為熱鬧。百姓著富麗,生活安樂。

宜安靠常州北境,糧食産量雖不及南邊的三縣,但勝在手工業巧。尤其是宜安的泥人,鮮明豔麗,盛名在外,隨商船遠銷各省府。常州府單泥人一項,每年進賬的銀兩已是可觀。

本地售賣泥人的倒不多,祁涵走了許久也沒見到稱心合意的。

想了想,這兩年若在常州府中,興許家中已經添置過了。

也無需他再送。

帝王駐足,不遠有商販在賣糖畫。

順著夕的餘暉去,祁涵見攤子當中擺著的一幅糖畫很有巧思。

圓滾滾的玉兔抱著一只金元寶,憨態可掬,神態畢現。

這幅糖畫,明顯比其他圖樣費心思許多。

迎來了生意,攤主原本還高興著。見清雋的郎君指名便要中央的糖畫,卻又不免犯難起來。

“客有所不知,這一幅糖畫是李家的小娘子專程定下的,一會兒就要來取了。”

李家姑娘連著三日都在他的攤上買糖人,誇他手藝好,糖正。昨日李姑娘繪了圖樣給他,約好今日過來拿。

這幅圖雖說複雜些,他倒是答應得心甘願,更不必提小娘子還主加了兩倍銀錢。

商販陪著笑:“不如您再看看別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