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古代言情 奸臣她委身陛下後 第63章 對峙

《奸臣她委身陛下後》 第63章 對峙

第63章 對峙

這一條街兩側多為家宅邸, 往來行人。

落霞的餘暉映馬車中,帝王腰間仍佩著那枚水鴨子香囊。

時隔幾年再瞧見,容璇打量一番,由衷覺得自己的繡藝尚可。

屏息聽著二人談, 只盼著祁涵趕應付過去。

“下見過公子。”

因是在外, 餘知府巧妙地改了稱呼。

“餘大人有禮。”

隔一道窗子,餘知府的聲音就在容璇耳畔, 愈發不敢擅

好在臣下回帝王話時皆有規矩, 餘知府垂首而立, 不會見馬車中形。

隨駕的侍從手中提著不吃食點心,餘知府笑道:“梅花糕在常州已有百年, 可算是本地的一大特了。”

帝王頷首:“聽聞太宗到江南時,也曾品過常州的梅花糕。”

“正是。太宗盛贊梅花糕甜而不膩,質地糯,以甜油板丁餡為上佳。”

祁涵低眸看懷中人, 倒是最白糖餡。

容璇眸中帶著警告之意, 他趕收回視線, 切莫了端倪。

祁涵一笑,外間餘知府接著道:“自太宗之後梅花糕名聲大噪,傳至多地,聽長瑾提起連京城都可見梅花糕。”

“的確如此。”

容璇心道京都的梅花糕失了幾分常州府的味道,不可一概而論。

閑話之中,帝王修長如玉的手指無意搭于容璇面頰畔:“常州風, 倒引得人不願離去。”

他意有所指,容璇抿, 餘知府暫聽不出弦外之音:“公子謬贊了。”

常州百姓安居樂業,得帝王贊許, 他為府尹自是寬

“公子請。”

帝王放下馬車簾子,隔去外間亮。

容璇長長舒一口氣,在馬車重新啓程前坐穩了形。

袍皺了幾分,垂首平。

“有何不能解釋的?”帝王重新議起方才的話語,“你若不提,朕——”

Advertisement

容璇示意他輕聲,餘知府就策馬護送在車駕附近。

“哦,”祁涵傾扶正了玉釵,“只是到了餘府門前,你預備如何?”

這話倒提醒了容璇,眼下是萬萬不能下馬車的。可等到車駕停于餘府外,馬車門打開,這可就都藏不住了。

屆時再餘知府發覺與帝王同乘,還不如適才就大大方方打過招呼。

離餘府愈來愈近,容璇有些懊惱,撞見餘知府時一時急,做事欠了考量。

一番話圓不回去,瞧帝王好整以暇的神,容璇低聲音:“我不管。”道,“你來解決。”

理直氣壯,帝王頓了片刻,喚來暗衛。

隔一道側帷,暗衛得了陛下吩咐,與餘大人一同去衙取幾份公文,稍候呈于帝王閱看。

餘知府領了旨意,立時折返。

待人遠去,帝王命馬車停僻靜的巷道中。

“現下可以好生談談嗎?”

漸暗,馬車中自一小方蔽的天地。祁涵靠近,幾乎將人半錮于懷中。

容璇背抵著車壁,道:“我不願。”

車廂線昏暗,二人間呼吸相聞。

定定重複:“若是談,我不願意。若是聖旨,另當別論。”

就如那次在天牢中一般。

等著他的答案,原本以為他們之間至可以平和到分別之際。

回避的態度分明,祁涵的長睫。

長久的沉默,直到天邊最後一分下。

他沒有再攔,于是容璇自行下了車駕離開。

影慢慢融于夜中,拔且孤寂。

……

容璇回到淩音院中時,天已黑盡。

書房中點起燭火,書案上擺著一封新送來的公文。

觀其落款,容璇打開閱過,果不其然是後頭幾日隨帝王巡查新稅政的種種安排。先到武進,此為新稅政最先施行的地方。再繞往武江,可一并視察水利。最後回到一臨近鄉縣,視路途而定。或許帝王也要徑直從武江去往揚州府,故而餘知府未曾詳細安排。

Advertisement

留在淩音院中的侍道:“這封書文是未時景從衙送來的,說是奉知府大人之命。郎君不在,奴婢便暫且收在了案上。”

容璇點點頭:“還有何事嗎?”

道:“知府大人傳話,請郎君晚膳後先預備著。皆時待貴客傳召,隨他一同去天鴻院稟告後幾日事宜。”

容璇眸中閃過遲疑之,最後道:“好。”

們已為收拾過行裝,那幾鄉縣容璇前時都去過,路途已然悉。

明月懸天,容璇與餘知府踏天鴻院正房中。

“陛下萬福。”依舊見臣禮。

尊位上的人神亦如常,他們飾著太平,就好像白日裏的一切不曾發生過。

明日照常可以辦政事。

容璇安坐于位上,由餘知府先行稟報往後數日行程。

帝王并無異議,餘知府亦事先與前的護衛接洽過。依陛下的旨意,常州府無需再派遣護衛相隨,只需長瑾為陛下引路即可。

帝王微服私訪常州,按理說他這位知府是該避嫌。底下縣鄉的衙署都不曾得到消息,他們平日裏如何,眼下也如何便是。

容璇端著茶盞,來天鴻院的路上餘知府提點過。陛下南巡的時機不多,要好生為自己將來打算。畢竟臣工的仕途全仰賴于陛下,一朝為罪臣,若得機緣反手亦可青雲直上。

安靜一會兒,目與祁涵不經意間對上,顯然他有話要提。

果不其然帝王指腹停于其中一頁,道:“至于這份一項——”

餘知府靜聽聖意,陛下去往常州縣衙,份上要有所遮掩。他本與帝王邊護衛商議妥當,仍舊扮作富商。

見陛下似是不夠滿意,餘知府趕忙起。容璇也只能放了瓷盞,陪著他醉翁之意不在酒。

“聽聞前些時日,餘家郎君曾與容卿到過宜安?”

Advertisement

餘知府應道:“回陛下,的確如此。”

“是以何名目?”

“這……”餘知府斟酌言語,揣陛下的用意。雖同是以經商之名,但陛下不可能無故提起。

容璇忽然就笑了,原來他翻來覆去還是繞不開此事。

道:“以洽談生意為由,我與他扮的是兄妹。”

餘知府夫婦到現在都以為陛下不曾堪破,甚至還為擔憂著。今夜點明也好,省得他t們還為擔驚怕地瞞。

如此直截了當,餘知府反應過來倒吸一口涼氣,下意識去帝王神

他失了主意,屋中落針可聞的當口,容璇挑眉,火上澆油:“怎麽,陛下也要同臣扮作兄妹?”

這話不好答,帝王淡淡道:“餘卿先退下罷。”

“是,臣告退。”餘知府額間已有冷汗,長瑾的份的確是繞不開的一個坎。早些說破也好,否則若是等帝王察覺再起疑心,罪過便更大了。

馬車中的爭執揭過,容璇有些好笑:“宜安中事,沒有想問的了吧?”

坦坦,沒想到三年未見,對彼此的心意反而更悉了幾分。

“嗯。”帝王

“那就明日再會?”道。

雖是告辭之意,但容璇轉離去的作卻慢。

“瑾兒。”帝王喚住

容璇回首,祁涵道:“明日,著裝吧。”

大約是臨別前的最後一次同行,容璇未及多想就答應了他:“好。”

……

拂曉景,出城的馬車已停在餘府外,隨行侍從皆為帝王親衛。

李夫人早早穿戴齊整,與丈夫兒子一起恭候于正堂中。

旭日東升,長瑾是與陛下一道來的。

今日換的是一月白繡芙蓉的束腰窄袖錦,墨發間點綴幾朵明玉珠花。

極為素雅的裝扮,但只一眼去,便人挪不開目

Advertisement

想到昨夜之事,雖是聽丈夫轉述只言片語,李夫人想起仍不免心驚。

陛下過問宜安之事,相必是已查探到長瑾的世。

此乃欺君重罪,稍有不慎便是命之攸。

長瑾膽子實在是足夠,就這麽幹脆利落認下。

這般快刀斬麻的子,與年輕時如出一轍。

李夫人向帝王見禮,如今長瑾的欺君之罪過了明路,陛下寬宥不曾降罪,此事也算是揭過去了。

從前便有所耳聞,陛下用人不拘一格。帝王既能改制,恩赦長瑾也在理之中。

李夫人眸中蘊著喜悅,容璇與相視一笑。

祁涵今日亦著月白的錦袍,李夫人看他們二人只是立在一,倒像是扮作夫妻似的。

餘知府在前送了帝王出府,李夫人跟隨其後,越瞧越像那麽一回事。

天邊漫著雲霞,容璇與祁涵先後上了馬車。

李夫人莫名般配的二人,待車駕遠行,悄悄與邊嬤嬤道:“比真夫妻還要賞心悅目些。”

……

大盛,出城是為公事,不論其他。

常州城不大,出南城門再行數裏地之後,目便是片的良田。

春回大地,萬欣欣向榮。農民耕作田地間,期盼著來年的收。

容璇挑起馬車簾子,他們趕往的武進縣是最先以白銀代糧稅之所。

逐一道:“本朝稅賦,田每畝征收糧食五升三合五勺,民田每畝酌減二升。每百畝為一頃,一頃所征糧稅取居中數為五石有餘,合六百餘斤糧。”

“常州富饒,以三年前未改新稅時為例,常州府納糧逾六十萬石,計七千二百萬斤。”

單從奏報上讀這些數額,或許都是輕描淡寫。

如此沉重如山的糧食,原先都要由納稅的百姓逐一背到征收。又因府上下心照不宣的“踢斛”一說,百姓往往要多備一糧食,供縣衙取用。

好不容易過了府稱量,所繳糧稅還要由當季應雜役的百姓運往各糧倉。

“雜役由府攤派,運糧的百姓需要自備往來的錢糧。非但要忍沿途的辛勞,自家農事也一并耽誤。”

真真正正吃力不討好的勞役,只因朝廷法度,明面上不得規避。但富戶地主總有辦法,賄賂得了府與地方裏正,這些真正的苦差事往往都落在貧民上。

“況且米麥等實沉重,非但運輸不易,而且貯藏也麻煩,沿途損耗更多。”

容璇道:“但若折了現銀,銀兩輕便,既可免去百姓服役之苦,又可杜絕原有的貪腐之患。”

帝王安靜聽著,容璇言:“田賦折銀時,由府先行計算好每縣需要繳納的白銀數,再由縣下發到每裏每戶,每戶會有一張單子,我稱它“易知由單”,單子上清晰寫明每戶應當繳納的銀稅。”

每年的易知由單是和餘知府領人親自核查定,經手的人不多,皆記錄在冊,能貪污的餘地便制到最小。

常州府白銀流通甚廣,以白銀代糧食絕對可行。

小小一枚銀錠,折抵的卻是數以千斤計的糧食。

馬車停于田垅外,舉目去幾無閑田。

容璇道:“我們下去看看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