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古代言情 曾聽舊時雨 第172頁

《曾聽舊時雨》 第172頁

這難道不是比滿月還要更圓滿的一樁事麼。

此時后半夜了,雪原上很靜。

只有巡邏的兵士們走著,帶起盔甲的聲音。

岑聽南在一片寂籟里,指著最長最深,印記最淡的那一道輕聲開口。

“那這一道呢,是什麼?”

岑聽南,有些張,覺得他可能要拒絕回答了。

指的那道疤最長,印記卻最淡,說明時間已經過去了許久。而他上的疤大多數都和這條一樣,大約是……同一個時期留下的。

岑聽南想起那日在相府里,替顧硯時包扎的大夫說過。

有許多,是顧硯時年時期親手給自己刻上。

他會說麼?

顧硯時斂著眉,發順著肩頭落,似乎在想。

岑聽南看著他,安靜地等。

有風吹著雪絮絮落下,營帳簾輕輕晃著。

顧硯時出手,挲岑聽南的下,許久許久,久到岑聽南都以為今夜只能這樣了,他卻開了口。

“你問我為一堂之相,為何總親拿犯人。”

“其實是因為我見過太多平民百姓,有冤無申的模樣。”

Advertisement

“我也曾經……是他們中的一員。”

岑聽南心頭倏然一:“你小時候……”

眉眼松了些,困倦也被風雪都卷走。這還是顧硯時第一次沒有回避的靠近。

正如顧硯時所說,他們的開始不夠坦,因著權勢,因著利益,又因著不夠明磊落的結合,能走到今時今日這一步,已是岑聽南運氣好。

遇見了個好人,而這好人也恰好對

但他們之間,從前沒有機會也沒有立場,這樣聊一聊彼此的過去,更不要提揭開那些傷疤瞧瞧底下藏著的過往。

顧硯時似乎也不習慣同人分這些。

他看向岑聽南的眉目有一瞬間的復雜,像不愿說,又像糾結著不知如何說,甚或是帶了些擔憂。

這轉瞬即逝的復雜落在了岑聽南眼里頭,有些看不懂,便夾雜了微妙的失落。

張了張,想說算了。

就聽顧硯時開口:“我從前,生在農家。”

“四歲以前,我都長在莊稼地里,數著地里的螞蟻,看著天上日升月落這樣長大。”他頓了頓,“收好的年份,勉強能吃飽肚子,收不好的年頭,整個莊子都是愁云慘淡。”

Advertisement

岑聽南愣了會兒。

他低下頭看岑聽南,見小姑娘愣愣地著他。

他悶著笑了會兒:“怎麼這樣意外。”

確實很意外。岑聽南實在很難想象,顧硯時這樣清雋周正,渾的貴氣是農人家里養得出來的姿態形容。

開始想象華貴從容的顧硯時褪回這二十余年的歲月,回到孩模樣時。是不是會穿著,卷著腳,蹲在田坎邊上一蹲就是一天。

難怪他說他見過許多不公,也說自己曾是他們中的一員。

岑聽南心頭悶悶地,有些不過氣:“那后來呢?”

后來是怎麼又進了云鹿書院,做了陳閣老的弟子。

顧硯時瞇著眼,嘆息:“四歲那年,遭了旱。上京城郊都出現了殍,世道了。窮人們上山做了匪,再下山來,村子就遭了殃。”

“一百多口人,死了泰半。”

“那日我不在村里,母親生病,我跟著村里的行腳醫上山采藥,巧遇見了先生。”

再往后,顧硯時就不再說了。

他很沉地呼出一口氣,閉著眼靜了會兒。

四歲那年他怎麼結識先生,又是如何背著滿滿一筐草藥興高采烈下了山,一樁樁一件件清晰地在腦海里閃過。

Advertisement

日夜不敢忘。

那一年的山路對四歲的他來說可真長啊。

籮筐的細繩勒得他的肩頭又紅又腫,草鞋也走得快散了。

可他還是很高興。

有了草藥,母親的風寒也許就能好。

山上胡子花白很有學識的先生夸他聰慧,要收他免試學,若將這個消息告訴母親,一定很高興。

也許母親會愁腸百轉地憂心怎麼湊齊束脩,而父親一定會在一邊沉默卻堅定地說,讓他去。

這個時候他就可以告訴雙親,先生說束脩也可全免。

他幾乎可以想象雙親臉上會浮現出怎樣的笑容。

可惜他走了那麼遠的山路,想了那麼久的說辭,到最后全都沒能用得上。

他只見到那一場燒毀了整個村子的火,和滿地的尸首。

那都是他的親人,他同村的鄉親。

顧硯時眼睫輕,想要微弱的意干涸在眼眶里。

此時一雙溫熱的手了上來。

“顧硯時,睜開眼。”岑聽南輕聲喚他,“看看我。”

還有我在呢。

顧硯時從善如流地睜開眼,他的眼圈似乎有些紅,神瞧著卻很平靜。

Advertisement

像天上的流云,散漫地飄著。

反倒是瞧見小姑娘擔憂神,顧硯時摟住了,一下一下的脊背,輕聲道:“別擔心,都過去了。”

岑聽南酸酸地拉過他的脖頸,迫切地親了上去。

這個人,就連這時候還在寬別擔心。

知道,如今的輕描淡寫,都是他上一道又一道的疤換來的。

有淚順著的臉頰流下,被他勾纏著,又送回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