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貓耳小說 軍事歷史 詭三國 第3607章 槐影權弈定乾坤

《詭三國》 第3607章 槐影權弈定乾坤

;

  第3606章 槐影權弈定乾坤

  甲魚的上策,終究也沒憋著什麼好屁。  最新小說章節盡在𝕾𝕿𝕺𝟝𝟝.𝕮𝕺𝕸

  甚至斐潛覺得,甲魚之前所有的獻策,都是為了最後的所謂『上策』做鋪墊的。

  當然,大多數謀臣所說的『上策』都是極其理想的模式,賈詡這一次也不例外。

  斐潛在賈詡走了之後,單獨坐了很長時間,

  這也是斐潛的習慣。

  賈詡大上算是自己人,陣營部的,但是並不代表陣營部的自己人就不會給斐潛挖坑。

  斐潛靜靜地坐著,將之前和賈詡談話的容,以及提及相關的問題,又重新思考了一遍,然後忽然想到了賈詡提出的那個問題……

  漢人羌人之間的問題。;

  賈詡僅僅只是說漢人羌人麼?

  接下來的山東中原地區,還會有更多的漢人羌人,也會有更多的衝突。

  有衝突,就有案件,有案件,就有原告,被告。

  百姓都是希能夠簡單化一些,比如簡單的害者,加害者。

  然後加害者就是窮兇極惡,被害者就是完無瑕,但是實際上在大多數時候,雙方都不是純潔無暇的無過錯的,都在無辜的表面下還有另外一副臉?

  賈詡提及的事件,羌漢之間的衝突。

  羌人有羌人的習俗,漢人有漢人的律法。

  一般來說沒事,但是真要鬧起來的時候,要依靠什麼來確定對錯?

  必然就是律法。

  因為習俗這種東西,無法『約定俗』,就像是潛規則,不能拿到檯面上來說。可法律這種東西,向來就是整個社會的底線。;

  比如劉邦的約法三章,就只有『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Advertisement

  那麼,騙人呢?

  這就不好限定了,而且對於大漢的律法來說,有時候連這種最基礎的底線,都可以憑藉斷案的人可以隨意改

  最喜歡改律法的,自然就是皇帝。

  金口玉言,口出天憲。

  可是到這種隨意改律法的便利的,卻並不只有皇帝……

  賈詡之前提及的那個羌漢之間衝突的問題。

  巡檢到了案發現場,肯定是第一時間先抓羌人。

  因為巡檢心中已經錨定了是羌人的問題。

  羌人打人了,這一點毫無疑問,但至於為什麼打,那就是另外一個案件了。

  先把漢人得寸進尺的行為拋在一邊,單論羌人打人這一點,從形而上的角度來說,倒也可以說得通,然後就這麼定案了。;

  巡檢算是最基礎的審理,然後縣令覆核。

  都判決羌人有錯。

  但是對於漢人有沒有錯,避之不談。

  羌人頭領找到了賈詡,說是漢人有錯,然後賈詡才重新翻閱案件,覺得有意思,上報給了斐潛。

  其實從整個的流程來看,雖然巡檢之未免有些理草率,但是也能理解,畢竟巡檢手頭上的事是最多的,時間,任務重,基層工作不好搞。

  吃空餉人人要,真幹活人人推。

  如果說當時雙方的羌人漢人,能自報家門表示認識誰誰,家裡有誰誰,那麼巡檢多還會注意一點。

  結果雙方都沒說,那麼自然就是簡化流程,執行簡略版本。

  到了縣令之,縣令還特意拖延了一段時間,按照潛規則,就是給雙方一點時間各找各媽,結果羌人的頭領沒能領會到意思,等到了後面才找到的賈詡。;

  賈詡原本也不想管,可是一琢磨,不對啊……

Advertisement

  現在要打仗啊!

  前線還有那麼多的羌人騎兵啊!

  怎麼辦?

  賈詡就來找斐潛了,似乎是順帶的,很自然的,將這個問題拋給了斐潛。

  斐潛說改判,那就改判,說各打五十大板,那就各打五十大板,說是全歸某一方有罪,那就全歸某一方有罪。

  老甲魚是溜得很,一點因果都不想要沾。

  斐潛讓甲魚將這個案例送到參律院。

  現在想了想,似乎有些還不夠……

  或者說,有些不妥。

  甲魚這傢伙,特意提出來的事,肯定沒有那麼簡單。

  因為斐潛也能猜測出參律院大概會怎麼做。;

  首先肯定會維持原判。

  因為這是維護斐潛麾下,包括巡檢縣令在的整個律令架構尊嚴的問題。

  這倒不是說斐潛,或是參律院,因為是漢人機構,就在特意維護那幾個頭腦發昏,利令智昏的漢人。

  當然,在某個角度上來說,這個判決的結果,確實是會讓那幾個漢人覺得是斐潛,以及斐潛麾下的律法機構是在給他們撐腰……

  但是實際上並不是。

  至於打人的那些羌人麼,依舊該罰款罰款,該勞役勞役,一點都不會

  誰這些羌人大腦管不住肢

  這同樣的,也不代表斐潛就完全判定羌人就是徹頭徹尾的罪人。

  而是在這一件事上,羌人必須要學會如何用漢人的律法來保護自己,而不是採用羌人的習俗來強調無辜。;

  羌人以為自己用蠻力就可以解決問題,那麼現在也就必然會遭到蠻力的解決。

  參律院是不會支持改判羌人無罪的,更不會讓羌人覺得鬧起來,就可以更改判決,否則的話……

Advertisement

  畢竟其他的大規模衝突比較難見,但是平常時間相互,打架鬥毆的事可不要太多,如果誰鬧誰就有理的話,誰鬧騰的大就改判誰贏的話,還要巡檢大理寺幹什麼?

  方法很重要。

  其次麼,斐潛覺自己好像又被甲魚擺了一道……

  斐潛不由得喟嘆了一聲。

  如果在早些年,若是甲魚這樣來試探,斐潛即便是表面上不表示,但是心中也會不痛快。

  可是現在卻覺得很平常,甚至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或許這就是問題。;

  現在的斐潛,已經習慣更全面,也更高角度的去看待問題了。

  對於個,個人,抑或是某個群,斐潛已經不會特別的看重,以及有什麼特別的傾向了……

  嗯?

  斐潛忽然反應過來,這甲魚,該不會是特意用一個個的獻策,來測量當下斐潛的態度吧?

  對於羌漢的,關中的,山東的,以及對於天子的……

  『這傢伙……』

  甚至斐潛有一點覺,就連賈詡自己都清楚他的『上策』,不會得到斐潛的同意,但是他依舊說了……

  這個狡猾的甲魚。

  斐潛到現在,才算是大上推測出了這大甲魚想要做什麼。

  他想要搞一個錨定!

  雖然說在漢代未必有『錨定心理』等名詞出現,但是並不妨礙甲魚先在斐潛心裏面扔幾塊石頭……;

  想要破解這種錨定,就必須先將自己心中原本固有的框架砸碎。

  讓石頭流起來,滾起來,翻出另外的一個面。

  只不過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容易。

  ……

  ……

  夜深沉。

  賈詡緩緩的走出了驃騎將軍府,準備回住所休息。

Advertisement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賈詡走到了將軍府前院的時候,卻沒有立刻離開,而是站在了前院的槐樹之下,仰頭而,不知道是在看著星空,還是在看著槐樹。

  後世覺得槐樹是木依著鬼,所以有些人就以訛傳訛,覺得槐樹不乾淨,不吉祥,但是在古代,槐樹恰恰相反是代表著吉祥之樹,而且槐樹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和華夏生活習慣,起居飲食相互關聯在一起了……;

  槐樹在醫病手中,便是良藥。槐樹花蕾乾燥後之為槐米,果實稱之為槐角,其味苦,微寒,有涼、止的功效,可治痔瘡、腸風、跌打損傷、癰腫皰瘍等癥。槐籽人藥有明目黑髮、補腦益壽的藥用價值。

  甚至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有吃槐葉餅的習俗,稱之為『槐葉冷淘』。

  而在後世,單憑一個『鬼』字,就被人訛傳為樹中有鬼,妨礙活人,若是院中種樹,不僅是困家,而且會礙人云雲,關鍵是還有大批的人對此深信不疑。

  若是槐樹真有神通,也不知道是應該覺得憤怒,還是應該覺得悲哀。

  人總是願意相信自己相信的……

  即便是智者,也是如此。

  在賈詡站在槐樹之下不久,就聽到了將軍府傳來了些許的腳步聲,旋即有人出聲而笑,『文和兄夜訪驃騎府,竟立於虬枝之下,月乎?觀星乎?』;

  賈詡轉,捻須而笑,『某觀驃騎府此木,竟然有些類似昔日河三槐……』

  賈詡似乎解釋得很自然,很隨意,然後便拱手行禮,『見過荀令君。』

  荀攸連忙回禮,『不敢,不敢,請直呼在下名字就是。』

  荀攸算『令君』,當然也算的,畢竟現在西京尚書臺正牌令君在前線,荀攸正在假行其令,之前也是在輔佐龐統,所以稱之為『令君』也沒有什麼不妥。

  可是現在並不是一般的吏稱呼他,而是老甲魚這麼稱呼,這就使得荀攸心中噗通跳,堅持不肯接令君之稱。

  賈詡也沒有死纏這一點不放,便是改口稱呼『公達』,似乎方才稱呼令君只是一時口誤,或者說是一時興起什麼的,就像是平常廨裡面偶爾的玩笑,相互敬稱職位什麼的……

  可真的是玩笑麼?;

  兩人站在槐樹之下,一時之間都沒說話,似乎在比拼誰更沉得住氣,然後荀攸輸了,他先開口問道,『主公之,可有什麼吩咐?若是需某協助,文和勿須客氣。』

  賈詡笑了笑,『也沒有什麼大事……只是提了提鴟夷子皮之事……』

  『嗯?』荀攸目頓時一凝。

  『正所謂,「持滿者與天,定傾者與人」啊……』賈詡笑著,『公達以為如何?』

  荀攸沉默了一會兒,從袖子裡掏出了一枚驃騎金幣,遞給了賈詡,『這是前些時日新鑄造的樣錢,主公有令,先參詳集思,若有不妥之,改之而後制……文和不妨也給提點意見……畢竟衡雖準,然稱量九鼎恐失分寸。』

  賈詡接過了錢幣,在手中彈了一下,叮噹有聲,『金銀啊……昔日商君徙木立信,用的就是金銀……主公英明。』;

  荀攸斜眼掃了一下賈詡,不知道是賈詡本能力了得,抑或是天昏暗,僅憑星月之無法查探細節,使得荀攸也看不出賈詡當下究竟是如何,只能是指了指天上北斗位置,『《周》有言「惟王建國,辨方正位」,不知文和兄以為如何?』

  這近乎於直白的提問,猶如單刀直進中宮,使得賈詡也不由得皺起眉頭來,沉片刻,『齊桓、晉文所以垂稱至今日者……也就如此了……以主公之英明,功必勝之。』

  荀攸點了點頭。

  這一點他不能否認,但是他害怕賈詡將斐潛帶到一個令他恐懼的方向上去。

  不過賈詡似乎也沒有打算和荀攸繼續聊下去的模樣,拱了拱手,便是說天已晚,要回去休息了,荀攸也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賈詡離開。

  即便是他們兩人像是已經通好了,又像是什麼都沒說。;

  ……

  ……

  清晨。

  時不會因為任何人,任何緒,任何事件,而有稍微的停留,新的一天依舊到來,舊的時便是永不復返。

  『豈曰無,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長安郊外的講武堂集訓基地之之中,參加訓練的兵卒軍校無數公鴨嗓子一般的呱噪聲似乎讓清晨剛剛起床的太覺得嘈雜難耐,便是加快了爬升的速度,轉眼之間就離了地平線,然後快速的逃向了空中。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