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道:“這個並未聽說,不過以我之見,大約是有的。”
瑤芳道:“今天就給他送信,他趕平了賬。若平不了賬,便將拿錢全吐出來!給我上封條!就說一文沒,只是汪某人勢大,不敢不從,亦不敢上告,唯恐消息不出大門,便要被汪某人察覺,要他好看。”
張先生沉默了一陣,問道:“會查得這麼深?”
瑤芳道:“今年不過元和三年,新鮮勁兒還沒過呢,正是新君立威,要一舊臣的時候呢,可不是得氣象一新?汪某人若是有門道,怕早就離了這地方,或到江蘇富庶之地,或往北方近京畿之所爲了,再好一點,興許就進京了。拖到現在,也是個不上不下。新得勢的人,想要踢了他,安排心腹,也不是不可想不是?沒人提供機會,他又往上頭送孝敬,興許就下來了。現在有現的把柄……湖廣道史,也想做些事呀。新君年,總是有幹勁的,總有人會投其所好的。”
張先生道:“如此……汪知府危矣,須防他狗急跳牆。”
瑤芳道:“個信兒給他,就說李千戶背後有聰明人。只要他還沒瘋,自然會去撕咬那人,不會再盯著寧鄉。”
張先生對這般作派已經麻木了,答應一聲,復問:“楚王真的要薨了?”
“是,我生日後不久,這個不必擔心。對了,還請先生勸一勸家父,楚王薨了,必有旨意命本地員去弔唁的,他可千萬別說什麼不好聽的。弔唁完了就走,夏天了,得防汛。本縣的河堤又因缺錢並不很牢固,可要用心。行百里者半九十,也不怕說與先生,家父此事若是辦得好了,不日便要高升了。”
張先生驚道:“這般快?”賀敬文是個舉人,舉人做,總是比進士吃虧的,尤其他還不大做人,做人只知道使笨力氣。
瑤芳起了子:“先生忘了,明年是大計之年。朝廷辦案,還是辦一知府,涉案又有這許多人,來往湘州與京城,沒有半年是判不下來的。這中間,又有悼哀王的喪事,怎麼也要拖到明年了。正趕上大計,十有八、九是得升的。至於走到哪一步,就要看那一位的心思了。保不齊,我們要搬到湘州府裡去了。”
張先生道:“朝廷裡的事,小娘子這麼篤定?”
瑤芳心道,我篤定的不是朝廷,是那位天子。我爹那麼刻板,對藩王還搭不理的,必是合他的胃口的。王府裡的人,雖是朝廷派的,但有傻子作對比,不誇這世子纔怪!悼哀王是個傻子,他是樂得擡舉的,世子不是個天生的癡呆,做皇帝的先前給了楚地那麼多的優待,放傻子手裡,他樂意,放個正常人那裡,他該不舒坦了。隨手也要布兩顆釘子下來。比一比我爹,又傻又直,長得還不錯,大小長短正合適,可不就他了麼?
張先生見不肯再說,解釋道:“我並不是不信小娘子。”
瑤芳擇了能說的說了一句:“傻子和正常人,是不一樣的。”
張先生頓悟:“東翁那裡,我去說。”
“還有彭縣丞,人都知道他家與我家好,我也是不忍心他家罪,也是不想家父被連累。告訴他一聲兒,汪知府要是咬他了,他只管什麼都不要分辯,拿出銀子來完事兒。互相咬著,難看!”來查案的一定不是皇帝本人,沒必要這麼表忠心,前頭州府那麼一羣人頂著,也不會拿彭縣丞開刀,別爭那個出頭臉的機會了。
張先生一一記下。
瑤芳又說:“還請先生提醒家父家母,預備些個盤纏,好送李千戶。汪知府不會放過他的,他們是宿敵。狗咬狗,滿,可李千戶幫過我們的大忙,不能他淨上路。好歹幫襯些。至於其他人,就不用管了。武備不可鬆馳,沒有一個皇帝會不留意這個的,千戶所要來新千戶了,大約……也是在明年,可得預備好了見面禮。家裡,怕是不寬裕吶!”
張先生終於聽到一樣他想到的了,點頭道:“這個我已經說與太太了。東翁也是寬厚,踢斛淋尖也只輕,虧得家底子厚,不然早賠乾淨了。”
瑤芳躬退後了半後,一施禮:“先生恕罪,是我輕狂了。”
張先生嘆道:“我盼著小娘子多撐起些事兒來呢,咱們更難的事,還在後頭呢。”
瑤芳這回卻沒有隨他一道嘆氣,一揚眉對張先生道:“先生何必憂愁?若我估計得沒錯,家父怕要做湘州知府了。咱們能做的事,就要多得多。”
張先生到這氣勢的染,也笑道:“到時候,我又要東翁的大印,給小娘子印裳了。”
師生相視而笑。
————————————————————————————————
此後之事,果如瑤芳所料,不數日,便有正式的邸報發下來,舉國皆知汪知府被參。汪知府被停職查辦,由藍同知暫管湘州府的事務。
藍同知與李千戶早有協議,兩人打得火熱,李千戶也就將賀棒槌拋到了腦後——跟棒槌說話太費力,正常人誰也不去找那個罪。兩人手裡都有些汪知府的罪證,商議著如何不著痕跡地遞給來辦案的錦衛,又互相慶賀。藍同知賀李千戶拔了眼中釘,李千戶賀藍同知暫管了湘州府,管得好時,這個“暫管”就要變升任。
兩人正在得意間,楚王死!急匆匆往腰間紮了孝帶,給楚王弔孝去。彼時錦衛才至湘州府,正要拿人,遇上了楚王的喪事兒。只得將此事放下,八百里加急往京中請示:許多涉案員還要弔唁,抓是不抓?
不數日京中來了旨意:不要這些髒兒污了叔王的靈堂!
於是便能見楚王府的靈堂前,不多時就被拖走一個還在弔唁的兒,端的是人心惶惶。
此時賀瑤芳才過完七歲生日不久,說的日期事件又應驗了一樁,張先生的面日益凝重了起來。這回卻到學生勸先生:“愁也沒用,不如早做準備。幫彭縣丞將事兒平了,場上的事,家父還要他做臂膀。”
張先生有了事忙,暫緩了愁緒,直到元和三年過去,元和四年二月,此事纔算查了個水落石出。大計,也開始了。大計乃是各地員流赴京,今年因有此事,便安排得湖廣員先到吏部勘核。賀敬文在全家期盼(擔憂)的目下由張老先生陪著上京去了。
家中人擔心不已,唯瑤芳能吃能睡,每天還要打幾趟拳,閒下來開始看《會典》,悉典章制度。直到四月裡消息傳來:賀敬文就地升了湘州的知府——錦衛查的賬本兒裡,獨沒有他的名字,陛見時,皇帝見他“憨直可”還賜銀五百兩。那位藍同知因拿過汪知府的分紅,卻是貶到外地做知縣去了。
瑤芳聽了消息,在全家的歡呼裡,心道:傻人有傻福吶!太蠢了,有壞事兒都不帶上他,真是……意想不到的收穫呢。
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穿越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村姑。村姑就村姑吧!姑娘我只想過平凡日子,種種田,養養花。蝦米?爲情自殺?情郎死了,她卻被十里八鄉的人唾罵,天降掃帚星,斷子絕孫星,造孽剋夫星……連累父兄下獄,母妹受欺,還有一大堆極品親戚。這小日子可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柴米油鹽,事事鬧心。窮鄉僻壤,觀念閉塞。沒有良田
死在喪屍潮裡的蘇袂,被孩子的哭聲吵醒,甫一睜眼,便被人遞來了枚軍功章和一聲沉痛的「節哀! ” 在黃沙漫天的末世吃了霉變食物多年的蘇袂,乍然看到漫山的青綠,清澈流淌的溪流,和隔壁海島墾荒隊不時送來的魚蝦、黑山羊、海鴨蛋,覺得遵守原主留下的遺願,幫她養大兩個孩子不要太值! 趙恪帶著戰友的軍功章從邊境浴血歸來,收到妻子從瀘市發來的一封離婚電報。 帶著疑惑回家,往日溫柔善良的妻子,陡然變了模樣。 辦理了離婚手續,背著被人打瘸了右腿的長子,抱著剛滿一歲的次子歸隊...... 趙恪覺得當務之急,他應該先找個保姆。